次日清晨,繡娘和吳蔚穿戴整齊,吃過早飯,懷揣著金葉子出了門。
原本繡娘還想蒸幾個饅頭帶著作為二人的中午飯,但吳蔚堅持要帶繡娘下館子,繡娘也只好作罷。
關于昨夜那個問題,吳蔚只強笑著聲稱自己還沒有想好,繡娘便沒有再追問,雖然繡娘的心里難免有些不安,可她卻不愿意逼迫吳蔚做出選擇。
繡娘覺得吳蔚的遲疑無非就是放不下對故鄉的牽絆,無法下定決心留在清廬縣生活,仔細想想也是這件事要是落在自己的身上,繡娘恐怕也不能立刻就拿定主意。
但這在繡娘看來并不要緊,如今她們有了安家的銀子,吳蔚要是想回家鄉生活,她愿意跟著吳蔚一起回去,聽吳蔚說她家里也沒什么親人了,這怎么行呢家里連個看家的人都沒有,要被人使壞,欺負的。
繡娘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只要吳蔚不嫌棄,她愿意和吳蔚一起到吳蔚的家鄉去生活。
反正繡娘在清廬縣也沒什么牽掛了,等二姐的孩子生下來,二姐和二姐夫也算了卻了一件大事。
至于娘那邊就算自己有心孝敬也怕是不成的。
吳蔚深深地感激著繡娘的善解人意,感謝她沒有追問到底。
這回去市集是輕裝上陣,路分外好走。
吳蔚和繡娘也有了心情去欣賞路上的風景路邊的草地竄出綠芽,樹枝上也透出生機,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芬芳,看到好的景致吳蔚還會背上一兩句詩,繡娘好學也跟著念誦,吳蔚見狀索性把一首詩的內容背全了,一字一句從字形到寓意,耐心地交給繡娘,二人皆心情愉悅。
來到市集,感受著熱絡的氣氛,繡娘和吳蔚相視一笑。
她們住的地方太安靜,偶爾到市集逛逛能很好地改善心情。
“繡娘你看。”吳蔚捏了捏繡娘的手。
繡娘轉頭看去,抿嘴笑了。
吳蔚讓繡娘看的只是一個普通的攤位,不過卻是上次她們擺攤賣臘肉的地方,那是繡娘第一次擺攤,至今仍歷歷在目。
吳蔚環顧四周,這個市集自己和繡娘已經非常熟悉了,好幾家鋪子她們都曾去過,還有一些街邊的攤位她們也光顧過原來在不知不覺間,她們兩個已經留下了許多回憶。
來到錢莊外,吳蔚說道“繡娘,把金葉子給我,你稍微走遠些,等著我。”
繡娘點了點頭,取出荷包交給吳蔚,說道“我在前面等你,牌坊下面。”
聽到“牌坊”二字,吳蔚心頭一跳,一個一直困擾她的問題再次縈繞心頭自己一直在找尋的穿越之門,到底是湖,還是牌坊
市集上立著一個牌坊,是為了歌頌當年出資修建這條市集街的大善人,聽說已經有百年光陰了。
吳蔚捏著荷包,雙足猶如生根,注視著繡娘離去的背影,一直到繡娘的身影被人群淹沒再也瞧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