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娘聽了只是笑,在吳蔚再三要求下才答應下一雙鞋做給她自己。
回到家,鍋里溫著水,吳蔚舀了兩瓢洗漱完畢,進了屋子和眾人聊家常。
“去哪兒了,累的這一頭的汗”
柳二娘子問道。
“到面去開了幾攏地出來,陸續把籬笆扎好,再在田里插幾根竹竿就可以開始種菜了,用不了多久青菜就能自給自足不必去市集上買了,二姐夫說有些菜苗要搭架子給它們爬才能長出好菜來。”
柳二娘子贊同道“是呢,哪有居家過日子的人吃菜都要到市集上買的道理就是土財主家也經不起這么揮霍啊,還是自己家種的好,新鮮到了秋天還能腌上幾缸的醬菜,不好放的就切條曬干,剩下經得住放的就放到地窖里,蓋上厚厚的草席子,吃一冬天都有了。”
吳蔚虛心聽著柳二娘子傳授的生活經驗,她感覺自己正一點點融入到這個時代的生活中,這是一種很清晰明確的感覺,但是吳蔚并不討厭。
她轉頭看了繡娘一眼,心里卻有些沉重。
自從知道小槐村村口的定風石是一顆湖底石,吳蔚的腦海里總是閃過一些不好的畫面,平日里得了閑也不得安寧,總是會胡思亂想。
屋里另外三人說著關于孩子出生的美好暢想,張老夫人來了興致一邊做活兒一邊講述著張水生和村里幾個相熟的年輕人的童年的趣事兒,逗得柳二娘子和繡娘笑聲不斷。
唯獨吳蔚神游太空,目光仿佛透過窗子,看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
繡娘注意到了神游太虛的吳蔚,剛想說些什么,卻見吳蔚突然將目光投到了炕里的立柜上,作勢要起身又止住了。
繡娘心頭一動,緩緩放下手中的針線,想著找個什么由頭把眾人都支出去
正巧張水生回來了,他套上車說要回去,因明日還要搭柴房給眾人做飯,讓張老夫人和柳二娘子再在這邊住一天,明日幫忙做飯,待到柴房修好,籬笆扎起再將她們接回去。
張老夫人和柳二娘子放下針線出去送張水生,繡娘卻按住了吳蔚的手,說道“你做了一下午的活累壞了吧休息一下吧,等下我帶著她們到西屋去做活兒,你到炕上歇一會兒,二姐夫我替你送。”
正中肯綮
吳蔚點了點頭,繡娘沒有多說一句,全當自己什么都沒有看出來,默默出了屋子,吳蔚以雙膝為足上了炕,打開柜子找出了自己的木匣,從木匣的最底下翻出了幾張樹皮,找到其中一張拿在手里細細看著。
只見樹皮上有用木炭塊寫下的兩行粗字我在湖底碰到了一個古建筑,上面寫著于洪縣嫡裔吳x妻節婦x氏然后就
省略的部分是吳蔚擔心樹皮被人瞧去惹來禍端,關鍵文字用拼音字母代替了,重點信息隱去了,吳蔚自己能看懂就行。
吳蔚知道那個湖和那個古建筑是自己穿越的關鍵,擔心日子久了忘記,一早就剝了樹皮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