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蔚繼續說道“咱們好不容易才在張家村站穩了腳跟,過日子不能只靠我們兩個,還需要街坊鄰居幫襯著,李大姐,二姐二姐夫一家,還有張家村的鄉親們都是我們好不容易才積累下來的財富,這些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個縣令在上面罩著自然是好事,可縣令是輪換制的,干三年就要換個地方,到時候張成被調走,我們想再回張家村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你說的對,是我欠考慮了。”繡娘說道。
“關心則亂。時辰不早了,睡吧,明日一早咱們就回家去。”
“好對了,蔚蔚”
“怎么了”
繡娘便把柳翠翠和柳老夫人住在自家的事兒和吳蔚說了,吳蔚問道“你大姐沒欺負你吧”
“沒有,雖然日日吵嘴,不過有李大姐護著,二丫也機靈,大姐沒討到什么便宜。”
“那就好,繡娘我問你,你是什么態度,是想讓柳大娘多在咱們家住住,還是想讓她們回去”
“就我一個人怎樣都好,大姐的脾氣我早都習慣了。但我不能讓她拿難聽的話說你,到底是分了家的,大姐一直在咱們家住著總是不妥。”
“我明白了,回去以后我來處理。”
“嗯。”
“你放心,我不會讓柳老夫人為難的。”
“我知道。”
二人就這樣相擁而眠,如果說這一個多月的牢房經歷唯一的好處,那就是讓吳蔚快速適應了這個時空夏天的炎熱,吳蔚現在即便是摟著繡娘蓋著薄被也不會覺得難捱了,吃東西也比從前香了。
翌日清晨,丫鬟服侍繡娘和吳蔚洗漱完畢便引二人來到膳堂,高寧雪的面容疲憊,眼眸中卻滿是希冀,將一個木匣交給吳蔚,二人交換了個眼神,無需多言。
吃完了飯,高寧雪讓人駕馬車送吳蔚和繡娘回去,一同帶回去的還有高寧雪給吳蔚和繡娘準備兩大箱子的謝禮,算是正式謝過吳蔚和繡娘昔日的救命之恩。
其中有整整一箱的各色布匹,還有一箱是高寧雪送給吳蔚的衣裳,并不越制但顏色和樣式都是鄉間罕見的。
其中還有一個小木匣,里面整整齊齊地擺著二十個銀錠,每個面額五兩,銀子上面有一封信。
吳蔚展信一瞧信中高寧雪言辭懇切地希望吳蔚可以找到翻案的線索,她實在是沒有可信之人了。另外,這一百兩銀子是高寧雪的一點兒心意,若是日后東方瑞流落至此,去找吳蔚她們的話,希望吳蔚千萬要收留,幫襯東方瑞一二,信末高寧雪給了吳蔚一個泰州境內的地址,今后再有要事可送信到這個地址,是信得過的。
信上幾處墨色氤氳,想來是高寧雪在寫這封信的時候哭過。
吳蔚嘆息一聲,記下信中地址,便將信紙用茶水浸透,直至看不出一點字跡,撕碎后丟出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