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糧時還遇到了張水生,張水生會打算盤,負責算數。
入冊則由村長親自執筆,里正監督,公開稱重,半點也不會錯的。
繳完了公糧,才輪到自家分糧,按照約定是一人一半,兩家各分到了四百多斤的糧食。
吳蔚和繡娘粗糧吃得少,決定到市集上去把粗糧賣了,買細糧回來,李大姐家則是不用的,細糧金貴她們吃不起,最多也就換個十斤白米,留著招待貴客用。
吳蔚粗略算了一下,在藍星現代的一家三口一年大概需要兩百斤大米,李大姐一家都是重體力勞動者,食量自然要大些,這四百斤糧食雖夠她們吃,可熬到明年秋收也剩不下太多。
想到這里,吳蔚不禁感慨農民的不易,佃戶更是不易,自己已經算是非常有良心的主家了,分出去的糧食也僅夠李大姐家最低的生存需求,市面上佃戶能拿到三成就不錯了,這些佃戶累死累活干了一年,還可能吃不飽飯,這還得建立在一家人都無病無災的前提下。
真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是日,風和日麗,天朗氣清。
吳蔚和繡娘共乘一騎,小黃牛拉著糧食,車上坐著柳老夫人和趕車的李大姐,一行人往市集去了。
柳老夫人穿了一身全新的靛藍色襦裙,在李大姐的帶動下,蒼老的面龐上也露出了一抹笑容。
牛車滿載,速度不快,走了兩個時辰方到市集,吳蔚把大黃和丑丑放到棚子里去寄存,給了小二五文銅板,讓它們吃飽喝足。
繡娘則找來了米莊的伙計,推著車子把幾袋糧食拉走了。
剛經歷了秋收,市集上人聲鼎沸,辛苦了大半年的農戶們紛紛帶著自己的收成前來,有粗糧兌換細糧的,也有用糧食換些銀子買生活必需品的。
各大米莊都在門口掛了一個板子,上面寫了各種糧食的收價和售價,公開透明,童叟無欺。
吳蔚和繡娘家的糧食被倒在米莊的桶里,換了一百斤的大米,吳蔚又買了一袋白面,李大姐也用一袋子粗糧換了差不多十斤的白米。
“李大姐,就先把米存放在糧莊吧,咱們到市集里去逛逛。”
“哎,好,你們還要買什么,我來拿”
繡娘來到李大姐面前,將一個荷包交給李大姐,說道“李大姐,這是二丫給我們看院子,喂狗,喂雞,收拾菜地的工錢,咱們事先談好的,一共是一百三十文,中間我有段日子時常不在家,家里都靠二丫料理,這孩
子幫了不少忙,就按照二百文了。”
李大姐哪里肯要
連連拒絕道“這哪成呢你們供我們全家一頓飯,精米白面供著,還頓頓有肉,再也找不到這樣好的東家了,不過是看個院子,不能收錢”
李大姐說著,就把荷包往繡娘的懷里塞,繡娘撕扯不過,把求救的目光投向了吳蔚,吳蔚接過荷包,鄭重說道“大姐,我知道您是個靠本事吃飯的要強女子,可咱們之間除了主顧的關系,還有一份姐妹情誼不是么你看看家里的三個孩子,大丫穿舊的衣裳給二丫,二丫穿小的衣裳給三丫,你們都是干辛苦活的人,那衣裳補丁套著補丁,到二丫身上就不太行了,三丫都快衣不蔽體了。到底是三個姑娘家,孩子也一天天大了,哪能這樣我和繡娘看著心里也不是滋味,這個錢你就是不要,我和繡娘也打算給你們買些布匹,回家去做幾身新衣裳給孩子們換上,過個體面年,你還是拿著吧,這是二丫靠自己的勞力賺的”
聽完吳蔚的話,李大姐這個剛強的女子眼中涌現出淚花來,用雙手捧著,接過了荷包。
“是我這個當娘的不好,她們跟著我受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