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人看到馬車便跑去張家報了信兒,柳二娘子已經抱著柱子在村口等了,還有些聽了信兒的村民跟著湊熱鬧的。
張老夫人打發人去請柳老夫人過來,并叫人到田里去喊自家丈夫回來,自己則開始磨刀剁餡兒,準備包餃子的材料了。
如今的張家村里,能坐得起馬車的,也就那么兩戶人家。
一位是遠在清河縣當了知縣的張成,不過他就算是坐馬車回來,那也是有官差騎馬開路,一路敲鑼打鼓的。
像這樣安安靜靜坐著馬車直奔張家村的,那只有一戶人家,自然就是半山腰吳家了。
“半山腰吳家”是近幾個月來村民們對吳蔚和繡娘這個小家的代稱,因為家中住著的三個都是女子,不好直呼其名,便用“半山腰吳家”做了代替。
比如“半山腰吳家”的大姑娘,指的就是吳蔚。
“半山腰吳家”的柳姑娘,指的就是繡娘。
“半山腰吳家”的老夫人,指的就是柳老夫人。
隨著吳蔚家的日子愈發富庶,這個代稱還隱隱有了一層別的意思。
若是誰家的兒子倦怠了,不想上田,那他娘準會有一句老娘生你這么個兒子,就是指望你為家出力的,你要是有“半山腰吳家”那個本事,咱家也請佃農,你就天天在炕上躺著,過財主的日子你有嗎
聽到這句話,那人便會默默起身,穿好衣服到田里上工去了。
也無怪近來村中人都有些懈怠,實在是天公不作美,經過了幾個月的勞作,谷物可算是抽穗了,可是細心的人發現,這谷物光是抽穗卻不低頭,風一吹還“嘩啦啦”的直響,忍著心疼一捻才知道,谷子里面竟有半數以上是空的
如此結局,實在是對不起這幾個月辛勤的勞作,怎能讓人不難受呢
有些經驗老道的人家,已經計劃著拿出自家的積蓄,到集上去買糧食了。
這時,又有從泰州回來探親的石匠透露“半山腰吳家”在泰州城里盤下了一個鋪面,經營的是一家米莊
消息雖未和當事人確認過,卻已在張家村內瘋傳,今年的欠收已是定局,偏偏在這個節骨眼兒上人家兩位姑娘開了一家米莊
這不僅口糧有保障了,白花花的銀子也是可以預見的,到底是怎樣的爹娘才能生出這樣聰慧的姑娘啊
村里人無不羨慕
張家村民風淳樸,再加上吳蔚家和張水生家算是姻親,是自己人;并沒什么人起歪心思,只是感嘆,若自家有兩個這樣的女兒,不生兒子其實也行。
一時間,村中不少婆子,媳婦,紛紛到半山腰去和柳老夫人打探消息,老人家哪里見過這樣熱情的陣仗多虧有柳二娘子和李大姐幫忙應付著,才咬著沒松了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