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過去了大半個月,就要到播種的時令了,新宅那邊陸續傳來好消息,可張尺卻遲遲沒有答復。
柳翠微在心中暗暗替張尺感到惋惜,她從吳蔚的口中得知,吳蔚為了這件事兒,硬是在幾大米莊老板的手上憑交情討到了些修宅子,修店鋪,打家具的活兒,連工錢都替張尺談攏了,只等著張尺這邊一點頭,吳蔚就會通過牙行把這些活都推給張尺,保準他能忙碌大半年。
可就像吳蔚說的,此等人生大事,還是要張尺自己想清楚才行。
一日清晨,毛驢出現在了榨油坊,告知張水生一家,房子已經修繕完畢,請兩家人過去驗收。
吳蔚十分高興,當即套上馬車拉著兩家人往新宅的方向去了。
院墻被粉刷一新,白的發亮,在這一片凋敝,破舊的宅子中,脫穎而出。
毛驢指著院墻說道,說道“院墻上的瓦片我們都仔細檢查過了,替下來三十多片瓦,把原先瓦片上的積灰都刷洗干凈了,補了新的。為了讓院墻上了新漆面后看起來平整,也把從前墻面上的老漆全都掛掉,刷了一層防水油,才上的漆。你們這幾日先別碰啊,還沒干透呢。”
張水生滿意地說道“兄弟幾個辛苦了,這刮老漆可是個累人的活兒。”
毛驢撓了撓頭,笑道“都是自家兄弟,水生哥別這么說,我們這陣子干活雖然累,可心里頭高興,每天的伙食也好,我們都吃胖了。”
眾人笑了一陣,來到大門前,原先的門板已經被拆掉了,正戳在院子里,院子大門上的老漆也被掛掉了,上了一層新漆面。
新門的顏色是黑色的,吳蔚見了很是滿意,對六人的感激又多了幾分。
這宅子原先是平燕王幕僚的宅子,宅主有功名傍身,體現在了宅內許多設計和布局上,比如朱紅色的大門和門口的門當。
但是吳蔚他們一家并無功名,若是按照原樣粉飾裝修,那便是逾制,一旦被人告了就會惹上官司。
張水生請來的這六人,粗中有細,無需吳蔚提醒,就把事情做好了,布衣百姓的宅門多是黑色的,原本院門兩旁的門當也被拆除。
有句老話叫“門當戶對”里面的“門當”說的就是放在宅門兩邊的一對石鼓,石鼓的大小和花紋,象征了主人家的地位。
一般百姓家門口是不能放門當的,最多放兩塊擋煞的石頭也就是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門當戶對”在藍星也有了別樣的含義。
進了院子,除了張尺以外,剩下的四個人都在,見眾人進來,四人不約而同地笑了起來,笑容中帶著喜悅和憨厚。
一一打過招呼后,被喚做栓子的青年主動解釋道“狗子在后院呢,要不要我去叫他過來。”
吳蔚說道“不必了,一會兒我們也要過去,先讓狗子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