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蔚在心中暗自算了一筆,覺得非常劃算,這一趟即便騎馬也要將近一個月的路程,而梁朝的鏢局只需去官府辦理一個文書,旗下的鏢師就可以佩戴兵器行走,安全系數無疑又提升了。
梁朝對兵器和熟鐵的管控很是嚴格,一般的山匪,強盜,手上最多也就拎著一把菜刀或哨棒,這些人都很有眼色,不會對佩戴了兵器的路人動手。
這個冷知識還是東方瑞告訴吳蔚的,所以實際情況和吳蔚看的那些小說是有些出入的。
一路平安,一個月后吳蔚到了清河縣,此時席卷在清河縣境內的洪水已經退去,但洪水對清河縣的傷害卻真實地留了下來。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腐臭的氣味兒,驛道幾乎看不出原先的模樣,被洪水沖平了,不時還能看到一些尚沒有沒人挪走的,被洪水連根拔起的樹木橫在路上,雜物隨處可見,其中比較完好的都被人撿走了,留下一地的破敗
間或還能看到些動物的尸體,野貓野狗,家禽牲畜,還有些山中的動物,腐爛氣味大概就是從這些動物尸體上散發出來的。
洪水這兩個字,吳蔚并不陌生,但洪水過境后受災現場,吳蔚還是第一次見到。
雖然吳蔚的心里已有準備,親眼看見后,還是不免一番心驚,她愈發擔心柳翠微和家人們的情況了
奈何洪水過境,車馬難行,她們的速度提不起來。
好在回來的路上,吳蔚買了許多災后能用到的物資,見到這般場景,吳蔚當機立斷拿了六副面巾出來,其中三副用經過提純的白酒打濕,囑咐另外兩人將干的那一副戴在里面,濕的綁在外面,別嫌味道刺鼻,必須要戴上。
古代有一句老話是這樣說的大災之后必有大疫,一部分原因就是沒有及時處理現場的動物尸體,還有一個原因是古代人幾乎沒有消毒的概念。
進了清河縣縣城,情況比城外好多了。
雖然倒塌的民房和被水泡到變形的建筑隨處可見,但街道上的淤泥已被清理干凈,還有官兵和衙役打扮的人在巡邏。
吳蔚看到不少面黃肌瘦坐在路邊等待施粥棚開濟的百姓,他們有些垂著頭,有些捧著一個容器目光呆滯,也有的會對吳蔚她們三人行注目禮。
吳蔚被這些人盯的有些發毛,若不是街上不時走過巡邏隊,自己的身邊又跟了兩個佩刀鏢師的話,吳蔚真不敢想象會發生什么。
吳蔚的心,愈發沉了。
清河縣的地勢比清廬縣高,都成了這副樣子,清廬縣的損失只怕會更嚴重
那泰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