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給吳蔚安排了住所,并將吳蔚帶回來的輜重暫時鎖到了縣衙寶庫之中。
吳蔚卻并沒有閑著,而是來到了衙門,提出幫忙。
張成本想讓吳蔚當個文書,抄寫些破損的卷宗,吳蔚卻要求幫忙算賬。
“吳姑娘會打算盤”
“我有別的辦法,給我準備一桌一椅就好。”
張成讓人給吳蔚搬來的書案,椅子,吳蔚從懷中拿出一沓自己在路上買的宣紙又取出兩只她自己做的炭筆,吳蔚的毛筆字始終都不如硬筆字寫得好。
師爺將厚厚一摞文書和一本小冊子放到吳蔚的桌上,說道“吳姑娘,這里是清河縣治下一個叫余慶村村子,報上來的受災折損,這本冊子是欽差大人和幾位協理大人走訪清河縣各地后,定出的各類物品的折損價目,勞煩姑娘了。”
吳蔚點了點頭,先翻開了折損價目。
這個小冊子里,詳細記錄了市面上常見商品,或生活必需品的估價,之所以叫估價,是因為這上面記錄的物品價格并非市價,而是經過幾位治水大臣走訪后,協商而來的一個定損的參考價格,吳蔚粗略翻了翻,他們的定價比正常市價要低一些,但總體來說還算公道。
雖然吳蔚對清河縣的物價不甚了解,但清河縣與清廬縣毗鄰,兩縣的物價應該差不多。
一頭成年的耕牛,清廬縣的市價是白銀十五兩,冊子上給的報價是白銀十一兩。
一石大米的價格,在旱災之前是三兩白銀,上面給出的報價是一兩。
吳蔚放下小冊子,開始翻看余慶村報上來的單子,吳蔚先將各項損失按照類別分好,然后再把各家報上來的數量累加到一起,最后再用冊子上的價格與總是相乘,得出每一項的損失后,再全部加到一起,得出余慶村的總體損失。
為了保險起見,吳蔚又驗算了兩遍
看到這個數字,吳蔚沉默了。
吳蔚將核算單子提交給張成,張成也沒想到吳蔚的速度這么快,看著吳蔚類目清晰的核算單,張成將它交給師爺,讓底下的文書賬房都學一學。
“吳姑娘辛苦了,就要三更了,我派人送你回去休息。”
吳蔚從府衙出來,總覺得好像有哪里不對勁,但她實在是太累了,便沒有深想。
翌日,吳蔚再次來到清河縣與清廬縣交界處時,柳翠微已經帶著六個米莊的伙計等在那兒了。
吳蔚快步上前,一把抱住
了柳翠微。
柳翠微也十分激動地回抱了吳蔚,只是感覺一瞬間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她們的身上,柳翠微不舍地推開了吳蔚低聲道“有什么事兒回家再說。”
“好”吳蔚笑的燦爛。
米莊的幾位伙計分別和吳蔚打過招呼,對吳蔚的歸來表示了歡迎。
吳蔚見大家都好,放心了不少,看來洪水對泰州的影響應該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