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皺著眉對栓子說道“你們家的人口怎么這么多去把你們家人都指出來,叫什么名字,和你們什么關系”
張尺和栓子先看向吳蔚,見吳蔚點了點頭,才去拉了自家人上前,一一做起了介紹。
張尺只有一位寡母,而栓子家的人口雖多,卻是實實在在的一家人,父母,兄嫂,還有個年幼的侄兒。
士兵將目光投向了李大姐一家,吳蔚適時走上前去,拱手道“幾位差爺,民女是城中吳柳記米莊的東家,姓吳,名蔚。這一家四口原是我家雇傭的佃農,這次特意將她們一家接來泰州,是因為民女近日要開張一家成衣鋪,想繼續雇傭她們一家到成衣鋪里做工。”
士兵皺眉道“成衣鋪在哪個坊市開辦了沒有”
“尚未,但民女保證一個月內,一定開張。”
見士兵蹙眉不語,吳蔚繼續說道“二日內,民女會安排好她們一家四口在泰州的住處,到時候會讓她們母女四人帶著房契地契,到衙門去辦理泰州戶籍,以五日為限,若是民女有半句虛言,幾位差爺直接到吳柳記來拿人”
士兵略帶驚愕地問道“遷戶你要給她們一家在泰州置辦房產”
“是,幾位差爺請放心,我們都是知法守法的良民,絕對不會讓差爺們為難的。”
“那她們入城之后住在哪里若是被巡城的士兵瞧見了”
“民女已經給她們開好了客棧,準備好了換洗的新衣裳,五日內一定讓她們到衙門去報道,民女愿以吳柳記的信譽擔保。”
聽到吳蔚這么說,士兵的表情一松,將文書還給了栓子,擺了擺手示意他們進城。
宜王曾賞賜給吳柳記東家一件大氅的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大半年,但這泰州城內但凡將身家性命系在宜王府的人,都沒有忘記這件事。
吳蔚幾次被宜王招入府中也不是什么秘密,城內的官兵可從來都不曾為難過吳柳記。
宜王不讓這些難民進城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擔心這些難民,擾亂了泰州城內的治安,既然人家吳柳記的東家財大氣粗,連房產都給這母女四人安排,守城士兵也就沒必要攔著人不放了。
吳蔚謝過守城士兵,再次翻身上馬,其余人也紛紛上了馬車,往城內駛去。
城外那些看熱鬧的災民沒聽清楚吳蔚等人后來說了什么,只看到吳蔚帶著一群和他們一樣的災民大搖大擺地進了泰州城,當即炸開了鍋。
有人扯著嗓子喊道“憑什么他們能進城”
“對啊,都是受了災了,憑什么我們只能住在破棚子里,他們卻能進城”
“狗官”
“官商勾結”
守城的士兵紛紛豎起手中的武器,城墻上的弓箭手聞言也探出了身形,搭箭拉弓
群情激奮之下,竟有人想要沖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