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蔚隱約覺得,宜王這次來找自己,或許與昨日清晨災民沖擊泰州城門有關,那些災民在城外已經住了許久,其中大半都是清廬縣的人,他們的家園被洪水淹了,想回也回不去。
每日只能靠粥濟維持生命,許多人擠在一個棚子里,既無隱私,也無歸屬感,負面情緒早就不知道積累了多少。
奈何宜王軍令嚴明,不允許在泰州沒有找到固定住所的災民入城,即便是潛逃進泰州也沒用,街上每日都有宜王的親兵巡邏,發現衣不蔽體,無處可去的人,立刻就會被丟出泰州城去。
這些日子,泰州城內甚至連一個乞丐都見不到。
而昨日清晨,那些災民之所以奮起沖擊關卡,大概是因為看到自己帶著好些與他們一樣災民打扮的人,進了泰州城。
吳蔚并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柳翠微,事已至此又何必多一個人跟著擔心呢
但吳蔚還是默默在心里把昨日清晨的事情做了復盤,吳蔚并不認為自己做出了什么刺激災民的舉動,也沒有任何不守規矩的行為,這就足夠了。
即便宜王怪罪下來,吳蔚也有應對的說辭。
哪怕沒有自己,張尺和栓子也不會把自己的家人丟在山洞里不管不顧,而李大姐一家,吳蔚也絕對不會任憑她們自生自滅的,吳蔚不后悔自己做的事情。
吃完了飯,吳蔚和柳翠微到書房里說了些關于成衣鋪的計劃,要選多大的門市,門市的位置定在哪里比較好,成衣鋪的定調,等等。
小梅帶著入庫賬冊回來的時候,宜王府來接吳蔚的馬車也到了,吳蔚讓柳翠微在家看賬等著自己,并請小梅再跑一趟牙行,轉告牙行的人她還需要一處所出地段治安良好的民居,還要一間距離米莊二條街以內的鋪子,若原本就是成衣鋪的,最好。
小梅和吳蔚一同出門,吳蔚上了停在宅院門口的馬車,小梅則獨自往牙行去了。
馬車來到宜王府的一個僻靜的角門,門口已有家丁打扮的人候著了,見吳蔚來了,立刻開了角門將人引到了院里,拐過幾個回廊,穿過一片花園,家丁引著吳蔚進了一處僻靜的小院,推開獨立的院門,朝吳蔚比劃了一個“請”的姿勢,說道“吳姑娘,王爺在書房里等你。”
吳蔚進了書房,這間屋子吳蔚很熟悉,正是東方瑞幾次派人把自己迷暈了,帶過來和她見面的地方。
吳蔚心道宜王今日特意挑了這間書房見自己,或許也是一種無言的攤牌吧。
“民女吳蔚參見宜王殿下。”
宜王坐在書案后,朝吳蔚揚了揚下巴,淡淡道“自己搬凳子,坐吧。”
“謝殿下。”
吳蔚搬來一張圓凳,坐在了書案的另一側。
宜王上下打量吳蔚一番,突然笑了起來,說道“本事不小,把京城攪得人仰馬翻。”
吳蔚也跟著笑了笑,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