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宜王也不差這一百兩
船停在了一個叫“務古門”的港口,剛一停穩,碼頭上就聚集了大量苦力打扮的扶桑人,一看那些人特殊的發型,吳蔚就知道扶桑這地方,對應的就是藍星的那個地方。
吳蔚不由得在心中暗暗罵了一聲“晦氣”。
張嵩和張陽與四名車夫合力卸下了船艙里的貨物,吳蔚和蘆薈小梅找了個干凈的地方等著,期間有幾個扶桑人上來搭話,見吳蔚三人并不懂扶桑語,訕訕離去。
之后又有一個梁朝打扮的中年男子過來搭話,一雙賊眼在三人身上打量著。
說了沒兩句,吳蔚便給了小梅一個眼神,后者默默將手探入懷中,抽出一截閃亮亮的匕首,冷冷道“滾。”
男子見小梅帶了家伙,并不糾纏,狠狠地瞪了三人一眼,轉身就走。
待到貨物全部放好,張陽來請示吳蔚道“公子,扶桑這地方不產馬,需得雇上幾個挑夫把咱們的貨物運出碼頭,到了外面再找地方安置。”
“好,你去吧,我們等著。”
“是。”
大概一炷香的功夫,張陽帶著十幾個挑夫回來了,這些人里有大半上身打著赤膊,頭上纏著一條白布,挑著扁擔,上邊掛著一捆麻繩,有赤足的,還有穿著草鞋的,下半身穿的也不能稱之為褲子,更像是一塊布圍成的介于裙子和短褲之間的東西。
張陽指著地上的貨物,用扶桑語吩咐了幾句,那些人便開始工作了,將貨物綁牢,掛在扁擔上。
張陽招了招手,吳蔚抬眼看去,只見又有兩個扶桑人抬著一個大號的“雞籠”朝自己走了過來。
這碼頭上還真是賣什么的都有啊賣雞居然還這么有儀式感
正在吳蔚感嘆之際,張陽的聲音又起“公子,出了這片碼頭,外面的路很是泥濘,小人為公子傳了一頂轎子來。”
吳蔚恍然大悟,原來不是雞籠,而是駕籠。
所謂的駕籠,就是扶桑的轎子,與梁朝的大氣,華麗不同,扶桑的駕籠,著重體現的是那個“籠”字。
若想入籠,非跪坐不可,即便如此,身高太高的人坐進去也會非常不舒服,非小巧袖珍的身型不可。
坐上這個駕籠之后,籠子里面的人的臉,那可真是正正好好對著前面轎夫的屁股,而且距離很近
便是吳蔚這般好修養的人,看著眼前的這個大號雞籠子,也忍不住滿臉的嫌棄。
吳蔚在藍星電視里也曾看過駕籠這種交通工具,哪怕是經過現代科技加成并美化過的,尚且一股子小家子氣。
更別提眼前這個了。
“我不坐,你們誰想坐”吳蔚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