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路,高寧雪和東方瑞走的很沉重,不僅僅即將面對柳翠微的愧疚,還有就是她們經過了從前的洪區,看到了凋敝的清河縣和清廬縣,看到了流離失所的百姓,也看到了許多瘦骨嶙峋的孩子。
洪災的消息東方瑞和高寧雪都有所耳聞,但親眼見到卻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洪災難以抗衡,對于百姓而言,最難的是災后的重建。
洪水過境猶如猛獸,摧毀了一切,也帶走了大量的資源,高寧雪打聽之下才得知朝廷只在洪災最嚴重的幾個月給這兩縣撥了一些物資和銀子,待洪災過去后,兩縣的百姓居然只收到了一次朝廷的物資
受災百姓頗多,幾乎是傾家蕩產的損失,朝廷給的那些東西無異于杯水車薪,當地的府衙雖然積極自救,可到底能力有限,重建的事宜進行緩慢,沿途都能
看到已經有些殘破的安置棚,也不知這些百姓是如何熬過去年的寒冬的。
洪水之后又是時疫,死了許多壯勞力,清廬縣和清河縣一派死氣沉沉。
東方瑞和高寧雪也算是幸運的,沒有被殘留的細菌病毒感染。
高寧雪看著這些百姓幾次紅了眼眶,忍不住問東方瑞“朝廷為什么不給這些百姓撥銀子,撥物資難道他們不是咱們大梁的子民嗎”
從前平燕王老千歲的封地就在泰州,高寧雪幾乎每次從宮里回家都要經過這兩縣,偶爾從平燕王府溜出來玩兒,來的大多也是這兩縣,所以她對這兩個地方還是很有感情的。
東方瑞沉默良久,耐心地解答道“先帝寬仁,在位期間多施仁政。他覺得修建帝王陵寢勞民傷財,便只是依山修了一處暗穴,想著只要碑文立的氣派些,內里如何都不會失了皇家體面。可新皇想法與先帝不同,先帝駕崩后召集了數十萬工匠將原有的暗穴擴大,修建成了氣派的陵寢,工期緊急,新帝為了彰顯明德,給了工匠三倍的月奉,之后又是奢華的登基大典,太后的千秋宴,再加上各路藩王安置的封賞,還有”說到這里,東方瑞停了下來,轉念一想自己的時日無多,便繼續說道“還有這些年,朝廷大肆擴充舶來司,但做的卻盡是些賠錢的買賣,國庫已經被揮霍的差不多了。朝廷拿不出銀子,不裝聾作啞又能如何清河縣還好,我看那個清河知縣張成是個心系百姓的,可清廬縣被洪水泡了大半年,幾乎是將整個縣徹底毀了,重新建設,還有這么多百姓要安置,這不是一筆小數目。”
“可是那也”
東方瑞示意高寧雪稍安勿躁,柔聲道“雪兒,若你無心政事,待一切塵埃落定后,就好好回到平燕王府去,事情鬧到這番田地,你和蕭盛也不可能了,你若不想嫁人,就趁著平燕王老千歲身體康健,請他上書朝廷,過繼一個嗣子到你的膝下,或是過繼嗣孫,你以親弟待之都可保你一世太平。若是你還有些想法,那我勸你少說多聽,朝廷的賑濟歷來都是如此的,只管的了一時,至于善后的工作,要看當地官員的良心,還要看當地百姓的造化了,在咱們大梁的歷史上,因一場天災使得一地凋敝數年,甚至十數年的例子也不是沒有。若新皇有心就再免幾年兩縣百姓的賦稅,便是謝天謝地了。”
高寧雪半晌沒吭聲,許久才點了點頭。
東方瑞也不再勉強,許是受到了吳蔚出意外的沖擊,這幾個月東方瑞感覺自己的心境有了一些蛻變提升,她總是能想起吳蔚從前的事情,回憶起吳蔚說過的一些話,如今再品味,也有了些不同的感受。
之所以不再強求高寧雪迅速成長,是因為東方瑞終于想明白了一個事實自己和高寧雪終究是不同的。
高寧雪是貴族出身,即便在民間游歷了再久,看過再多民間的疾苦,她的視角也是從上而下的,東方瑞反而覺得在自己的心境蛻變以后,自己看待問題的角度,好像和從前的吳蔚更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