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些,似乎與吳蔚和柳翠微沒什么關系了。
她們也是在不久之后的一場行刑上,才得知了整件事情的始末。
吳蔚之所以讓小梅把海州可能存在的異動稟報宜王,并非她多管閑事,也并不是她動搖了離開這個時空的決心。
而是在吳蔚心中,無論是任何時空,任何時代,這片疆土和這片疆土上的百姓,都不容扶桑的覬覦和進犯。
這是早已刻在骨血里的誓言,吳蔚相信,任何一個穿越者都不會對這件事,坐視不理
一轉眼的功夫,又是一年春節。
弘宣三年,緩緩拉開了帷幕。
這一年的春節,是吳蔚來到這個時空以來過得最冷清的一年,這冷清是于她一個人而言的。
前院兒,柳翠微和梅蘭竹菊四人忙得腳不沾地兒,雖然因為小槐村那些靜坐的村民,導致下半年吳柳記米莊和成衣鋪的生意冷清,但除此之外,吳宅名下還比從前多了些田產。
泰州境內的田產并沒有受到天災的影響,收成可觀。
在接手這些田產之后,柳翠微和吳蔚就把它們租給了當地的佃農全權打理,去了賦稅后佃戶和主家三七分賬,如此比例放眼整個梁朝也算得上是厚道的分法了。
相當于所有的賦稅都由主家承擔,佃戶們則是旱澇保收,不管有何變故,只要田地里還有收成,就有他們的一份兒口糧,而且宜王賞賜的這些田地,水田,良田居多,可不像吳蔚和柳翠微從前在張家村的那些山田。
佃戶們遇到如此厚道的主家,身后還有宜王府的背景,到了年關底下,自然要表示表示。
是以從臘月二十七開始,就有佃戶陸陸續續到吳宅來送年禮,柳翠微作為如今吳宅的掌家人,吳宅資產的實際擁有者,免不了要出面招待一番。
將佃戶們的心意收下,造冊,入庫,還要回一份價值差不多的年禮,既不能傷了佃戶們的心,也不能讓佃戶們吃虧。
柳翠微出身于農戶,她深諳農戶們的辛苦,這些年禮對如今的她而言,不過是一份平常的入賬。
一直到臘月二十九的下午,柳翠微才招待完所有的佃戶。
吳蔚得益于“死人”的身份,反倒落得一個清閑,躲在后院和柳老夫人聊聊天,或者到書房去寫一些東西。
每日要接受一次小蘭的針灸,喝三碗湯藥,吃下各種藥膳,身體漸漸恢復的同時,日子很是愜意。
臘月二十九的夜里,柳翠微拿著兩分單子回到了臥房。
吳蔚見狀,放下手中的書卷迎了上去,將柳翠微按在凳子上坐好,主動替柳翠微揉捏肩膀。
“客人們都送走了”吳蔚柔聲問道。
“嗯。”
“累壞了吧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