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蔚說的話,柳翠微是沒有不信的,但關于如何籌到這筆銀子的辦法,無論柳翠微如何追問,吳蔚卻不肯再過多透露細節了。
幾天后,吳蔚主動聯系了宜王,當天夜里,夜色正濃時,宜王府的馬車出現在了吳宅的門外,往日巡防嚴密的街道,也不見半個巡防營的人。
馬車行了還不到一盞茶的功夫,就到了宜王府的后門,已經有宜王的貼身侍衛等在那兒了。
那人朝吳蔚拱了拱手,沉默著將吳蔚引到了宜王府內,一路暢通無阻進了一間僻靜的小院,吳蔚認出這間院子是從前東方瑞的藏身之地,想起故人,吳蔚不禁恍惚了片刻,心中升起一股淡淡的思念和感慨,也不知道東方瑞和高寧雪最近怎么樣了,仿佛當時在扶桑并肩作戰的事情,就發生在不久前。
可現實是那件事兒已經過去了很久,吳蔚因此差點去了半條命,如今來身體都重新養好了,她們幾個卻再也沒有見過面了。
念及此處,吳蔚好像也能理解書中所謂的“一見如故”究竟是怎樣的心情了。
書中常寫古人“一見如故”或是引以為知己,或是納頭便拜,皆為異性兄弟。那個時候吳蔚覺得這是一種夸張的描寫手法,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如何能進展的這般快速
直到自己也置身在書中描寫的這個時空,才漸漸明白了古人的感受,原來
今日一別,再見不知何年。
是真的。
在這樣一個時空,或許今日一別,便是一輩子。
不如吳蔚再多想,侍衛已經敲響了書房的門,宜王的聲音傳了出來“讓她進來。”
“是。”
侍衛推開了書房的門,抬手給吳蔚比劃了一個“請”的手勢,吳蔚道了聲謝,走進了書房,身后關門聲傳來,侍衛重新關在了書房門,并守在了書房門口。
行禮前,吳蔚的目光掃過,發現宜王也在注視著自己。
“參見殿下。”
“坐吧。”
又是一段日子不見,宜王看起來比從前滄桑了不少,許是因太后薨逝的緣故,宜王的臉上蓄起了大片的胡須,不再是從前修剪得體的干練模樣,看起來多了幾分粗獷與野性,感官年齡也比從前長了幾歲。
想到自己這次過來的目的,吳蔚躬身,低聲道“殿下近來辛苦了,還請多保重身體才是。”
宜王輕哼一聲,說道“知道本王辛苦,不如早些將話說完,好讓本王多休息片刻。”
宜王知道吳蔚這次來一定是為了“籌措”糧食的事情來的,吳柳記也算是宜王手中的半個嫡系產業,雖然他從不插手米莊的經營,但當初開設吳柳記的銀子,是宜王打著高寧雪的名義暗中相助的,吳蔚也很懂規矩,吳柳記每年的分紅都按時,如數奉上,所以宜王對吳柳記的底子還是很清楚的。
形勢所迫,泰州城內的九大米莊要均攤二十萬石的軍糧,宜王知道吳柳記拿不出這份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