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看過王府侍衛的令牌后,守城的士兵才給他們開了城門,隨著城門緩緩移動所發出的沉悶聲響,吳蔚也看到了整裝
待發,等在城外的那隊兵馬。
果然如宜王所言,夠風光
這對兵馬共有一百二十人,其中騎兵五十人,弓箭手二十人,還有五十是步兵。
這隊人馬的配置可謂是“進可攻,退可守”,既能沖鋒殺敵,也全完有能力保護吳蔚全身而退。
稍稍安心的同時,一個疑問也在吳蔚的心頭閃過。
依照梁朝律例,一字親王的府兵至多也不會超過一萬人,除非是與鄰國接壤的重鎮,朝廷才會下旨準許其府兵增加到一個明確的數量。
這次蕭盛帶了五千精兵前來,看宜王的態度似乎并沒有把這些兵馬放在眼里,反而是對蕭盛的個人軍事素養有所忌憚,證明宜王府的軍隊是要遠遠大于五千這個數量的。
可奇怪的是,吳蔚在泰州生活了這么久,并沒有見過什么校場和軍營,宜王的兵馬究竟藏在哪兒了呢
宜王的侍衛清點過兵馬后,對吳蔚說道吳姑娘,可以出發了。”
“出發”
吳蔚一勒韁繩,策馬行在最前面,聽著身后如雨點般的馬蹄聲,腳步聲和兵甲碰撞的聲音,還真有種心潮澎湃,意氣風發之感。
一路急行軍,一直到了深夜才抵達清河縣境內,這一路下來,吳蔚感覺自己的腰背都快散架了,真不知道那些步兵是怎么一路跟過來的,吳蔚與宜王的侍衛商量了一下,決定就地扎營,埋灶做飯,休整一夜,明日清晨再進縣城。
夜里,吳蔚第一次體驗了一回軍營的生活,全軍上下只有吳蔚擁有一頂帳篷,剩下所有的士兵都只能墊著自己的鋪蓋,圍著火堆休息在荒野中。
和宜王府的侍衛請教過后才得知,像這么小的一次任務,是不會有什么隨軍輜重的,將士們的行囊中會代夠三日的口糧,夜里休息普通士兵也沒有什么帳篷睡,只能圍著火堆找個能靠坐的地方,便是一宿了。
吳蔚當即提出了質疑,藍星電視劇里可不是這么演的,難道不應該有帳篷,有伙房,還有隨行的軍醫嗎
侍衛聽完忍俊不禁,直夸吳蔚是天真爛漫。
如吳蔚所說的那種規格的軍營,需得參戰士兵數量達到千人以上,甚至萬人,而且還得主帥的身份貴重,軍資充裕的情況下才有可能。
如這種不過百人,三日內就能結束的任務,根本不可能,還不夠麻煩的吳蔚的這頂帳篷,還是宜王特意交代過才有的,否則吳蔚也只能比普通將士多兩床鋪蓋,再安排幾個人守夜就行了。
聽完侍衛的科普,吳蔚稍稍有些愣神,第一次切身體會了古代軍旅生活的艱苦。
翌日,吳蔚起床時,天剛蒙蒙亮,一百二十名士兵已經整裝待發了,吳蔚匆匆跨上馬背,朝清河縣的縣城進發。
走了不過半個時辰,清河縣城近在眼前,眼前的清河縣與吳蔚上次所見截然不同,洪水和時疫對城池和百姓造成的影響,已經完全看不出來了,破碎的城池被修補的同時還進行的加固,多余的石料還鋪設在了地面上,沿途見到的百姓雖然都遠遠地躲開,但不難看出,百姓的精神面貌不錯,定然是能吃飽穿暖的。
吳蔚一拉韁繩,對一旁的侍衛說道“讓所有人原地休息,你陪我進去就好,清河縣的縣城沒多大,這么多人一同進去,恐怕會驚擾了百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