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冷,咱們到我的書房里去說吧”
張成掃了侍衛一眼,但見對方的打扮,只當是
吳蔚的隨從。
來到書房門口,吳蔚足下一頓,對侍衛說道“你在門口等我吧。”
“是。”外人面前,侍衛嚴格恪守宜王的吩咐,一切聽從吳蔚的安排。
吳蔚和張成進了書房,張成有些激動地搓了搓手,請吳蔚上座,迫不及待地問道“我聽說你出了事,還專門派人去打聽了一番,又給水生寫了兩封信,詢問你的情況,如今見你安好,可真是萬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外面傳的神乎其神,我卻是半個字也不信的。”
“此事說來話長了,我奉命去了一趟扶桑,回程的時候,遭逢海難被困在了一個無名的小島上,船毀了,人也受了點傷,錯過約定好歸來的期限太久,三娘和二姐二姐夫他們都以為我死了,宜王殿下擔心柳嬸兒和三娘孤兒寡母的日子不好過,就破例給了我一個死后榮封,本意是想讓她們娘倆的日子能過得好一點兒,后來”
想到當時發生的事情,吳蔚還是忍不住感嘆了一聲,繼續說道“后來,清廬縣小槐村因洪災受損嚴重,交不出那年的賦稅,朝廷又遲遲沒有減免賦稅的旨意,就打起了三娘的主意,誤打誤撞之下湊成了今日的局面,后面的事情,你應該都知道了。”
吳蔚的經歷,張成也頗覺離奇,又聽吳蔚提起那段多災多難的日子,忍不住嘆息道“造化弄人,天意弄人啊別說是受災最嚴重的清廬縣,就是我們清河縣,也差點兒交不上當年的賦稅,還是我將縣中的公田抵押給了錢莊,換了白銀來,借給無力交稅的農戶,這才勉強沒出什么亂子只是這公田尚未贖回,大抵還得拖個兩三年,才能攢夠贖回公田的銀子。”
張成的回答,不禁令吳蔚刮目相看,能做到這個份上的縣令,絕對算得上是愛民如子了這樣的好官,梁朝要多一些才好
“張兄高義,清河縣能有張兄這樣一位知縣,真是百姓之福當時的清廬縣縣令張寬死在了洪水中,可憐清廬縣遭逢天災,卻連個出頭為百姓說話的人都沒有,小槐村還算是好的,不管怎么說也找到了一個避稅的手段,我聽說有幾個村子的人,被逼死了好多。”
張成面露不忍,擺了擺手,說道“前塵往事,莫再提起,說了也是徒增傷心。”張成突然反應過來,問道“對了,那你去找宜王辭官了沒有”
“什么”
“宜王給你追封了個官職,這件事兒我也聽說了,你后來找他辭官了沒”
“沒有。”
張成聞言,眉頭緊鎖,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關切地說道“你就住在泰州城里,難道還不知道前兩日發生的事兒莫非我得到的又是假消息”
作為一縣之長,張成的消息自然比尋常百姓要靈通的多,他在今天一早就聽說了泰州城外似乎發生了戰事,已經派了兩名衙役往泰州方向去打探消息了,不過以衙役的腳力,最快也要兩日后才能帶回確切的消息,即便如此張成還是立刻調集了所有衙役,守在縣內各處。
吳蔚明知故問道“什么消息”
見吳蔚如此,張成更顯疑惑,答道“今日一早,我接到稟報,說是兩日前的夜里,泰州城外有戰事發生,好像是朝廷和宜王府兵你從泰州來,可有此事”
吳蔚點了點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