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晞是在學院開辦的第二年才去參加招生考試的。
她雖然活了兩輩子,但每個世界的歷史、人文都不一樣,況且她也不是什么過目不忘的天才,頂多是比旁人多了些經驗和閱歷,所以不學習就碾壓本土貴女獨占鰲頭的事根本不會發生。
她考試前日夜苦讀,拼盡全力才考了個甲等末流。這還是考官看在她見解獨到、想法新穎的緣故上才給的成績。
所以她絲毫沒有高人一等、或是看不起古人的想法。
考進去之后也不是就萬事大吉了,還需要繼續努力。她要入仕為官,不然她就算有再多的想法也無法施行。
日子就在未晞苦讀的時候一天天過去了。
這三年發生了許多事,朝堂上的事,后宮里的事,邊關也不太平,但好在有沈將軍駐守,沒出什么亂子。
總的來說還算平靜。
期間皇后等人也在未晞的引導下,為女子參加科舉做了不少鋪墊。
一是在后宮設立女官,原本宮中就有掌管內宮文書及管理工作的宮女,而且是有品級和俸祿的,只是沒有正式的稱呼而已。皇后就順勢將這些人設為女官,理由是為了方便管理后宮。
這并不是什么大事,所以也沒人去阻止。
皇后溫水煮青蛙,慢慢將一些不引人注意的職位上都換上了女官。
二是拉攏那些家中只有女兒的王公大臣。子嗣艱難的人家并不在少數,奮斗半生,膝下無子,偌大的家業無人繼承,若是能讓自家女兒繼承,恐怕沒有幾個人不愿意。所以,這些人便是女子科舉入仕的天然支持者。
三是撰寫一些女子自立自強的故事印刷成書,在女子之間大力推廣。像林知樂女扮男裝做生意、楊文心替兄科舉之類的故事就是現成的例子,故事有真有假,主要目的都是想讓女子覺醒自我意識。
還有其他一些措施,總之是能做的都做了,所以在時機差不多的時候,皇后等人就聯系自己家族,讓他們在朝堂上提出讓女子參加科舉。
只有一些疼女兒的家族同意了,更多的則是直呼荒謬。
但只要有人能提出這個引子就行。
女子科舉入仕一事,一經提出,朝野上下一片嘩然。
“笑話女子不在家相夫教子,跟男人一起參加科舉成何體統”
“女子多愚鈍,如何能跟男子較量只是讀幾本書就妄想考科舉,真是不自量力”
“陌生男女共處一室,實在是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未晞這個時候也沒閑著,把反對最激烈的幾個臣子拎了出來。
翰林院修撰宋大人家的長女可真慘,嫁到夫家后被丈夫嫌棄古板,不愿意進正院。婆婆還怪她無所出,日日罰跪立規矩,腿都快跪殘了。丈夫卻拿著她的嫁妝一房一房的往家抬小妾。嘖,宋大人是眼瞎了嗎,給自己女兒選這種貨色當夫婿
王典籍家的姑娘更慘,雖是高嫁,可惜丈夫有龍陽之好,娶她只是為了掩人耳目。自她進門后就沒有跟她圓過房,日日在前院跟男子廝混。王姑娘有苦說不出,還不能跟家里人透露,只因夫家拿父兄前程威脅她
嘶何祭酒家的姑娘最慘,丈夫喜怒無常,動不動就打人,竟然將妻子活活打死了還跟何家說她是得了重病不治而亡。何祭酒居然信了信了腦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