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人全部通過,且未晞還拿到了案首。
既然要搞事,自然要搞個大的,第一次科舉就得亮出實力,讓世人不敢小覷。
所以未晞這三年拿出了當年高考的勁頭,起早貪黑的苦讀。她還比別人多了一個便利,就是系統可以幫她搜羅往年的科考試題,還有名篇佳作,自制五年科考三年模擬,瘋狂刷題。
這才能在縣試上拿了案首。
縣試第三名也是女子,叫葉禪一,同樣出自文心書院,是大理寺卿葉大人的嫡孫女。
她們二人都屬于京城籍貫,所以不必像其他同窗一樣返回祖籍考試。
接下來的府試、院試未晞全部都是第一,而文心書院通過府試的一共有四十五人,通過院試的有三十二人。
這個比例已經很高了,民間一些久負盛名的男子書院,也就是這個比例了。
若是往年,一個小三元也不算多稀罕,但今年比較特殊,許多人都在關注這次考試,因此一個女子力壓一群男子奪得小三元這件事,引起了一番轟動。
未晞的背景也被扒了個底朝天,自然也就被人知道了她之前進宮當過宮女的事。
然而這更讓人驚訝了,若是出身世家貴族或是書香門第,自幼耳濡目染,取得這個成績不讓人意外。可一個普通人家的女子,認真讀書不過四五載,就考了小三元,這如何不讓人震驚
所以,此女是個天才
或許沈太后就是因為發現了她的才華,才會放她出宮去讀書
不管外人如何猜測,未晞一概置之不理,她打算參加明年的鄉試,所以考完之后立刻回了書院繼續苦讀。
院長楊文心還專門給她開小灶,她們都明白這場考試的意義重大,未晞能否拿到更好的名次,關系到天下所有女子的權益。
功夫不負有心人,未晞在第二年的鄉試中再次考了第一,奪得解元之名。
這下注意到未晞的人就更多了。
就連沈太后和云貴太妃等人也對她關注頗多,還暗地里派人護著她。若不是有太后她們保駕護航,未晞家的糕點鋪子恐怕就出事了,有些人見不得未晞力壓其他學子,想用這種手段來讓她分心。
可惜這些不入流的手段影響不到未晞分毫,三年后的會試中,未晞拿下會元之名。
至此,未晞已經連奪五元,哪怕是為了六元及第這個好彩頭,殿試時也會給她狀元之名。
果不其然,殿試時她被欽點為狀元,成為古往今來六元及第的第二人。
一時間朝野上下全都轟動了。
“誰說女子不如男的看到了嗎女人也可以考中狀元”
“前有楊文心,現有岑未晞,她們真的做到了我們不敢
想的事”
“還真是小瞧了這些女子”
后宮中,以太后沈婉清為首的后宮女子聚在一堂,個個熱淚盈眶。
雖然不是她們考中了狀元,但文心書院是她們一手建立的,女子科舉是她們一手推動的如今有了成果,她們全部與有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