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五年。
崇恩宮,軒轅靖在床上躺了這么些年,終于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
兩任帝王都是他的親生子女,哪怕是為了名聲也不會對他不盡心。
所以他被照顧的很好,物質上從來沒有被虧待。
可軒轅靖想要的不是這些,他最看重的是權利,是君臨天下大權在握,而不是癱瘓在床上茍延殘喘,眼睜睜看著屬于自己的一切全部失去。
他是靠著強烈的不甘,才撐著一口氣活到現在。
這些年,伺候他的宮人也會跟他說一些外面的事。比如
兒子軒轅灝親政了。
女子也可以參加科舉了。
女兒軒轅昭昭高中探花。
軒轅昭昭入仕了。
軒轅昭昭被立為儲君。
軒轅灝退位,軒轅昭昭登基了。
如此種種,讓軒轅靖悲憤交加,他千方百計謀取的皇位,兒子卻一點都不在乎,還讓女子科舉入仕,與男人平起平坐,甚至還將皇位傳給了女人這逆子腦子有坑嗎
可他再不甘、再不愿,也管不了朝堂上的事了,只能眼睜睜看著女兒坐上皇位。
并且在登基后拿出畝產千斤的糧食,立刻坐穩了皇位。
之后這幾年,她重農桑,興水利,輕徭役,減賦稅。還弄出了水泥、玻璃、香皂等物,利民的同時還充盈了國庫。
短短幾年就達成了其他帝王一輩子也未必能達到的成就天下太平,四海歸一。
文武百官無不嘆服,民間百姓人人敬仰,哪怕再嘴硬,軒轅靖也不得不承認,他這個女兒確實有幾分運道,能當上皇帝或許真是天命所歸。
但其實這跟運道并無多大關系,不過是知人善任罷了。
以軒轅靖的多疑,哪怕遇到能臣良將也終將會死在他的猜疑之下,有才干都未必敢施展出來。
而軒轅昭昭她用人不疑,有才能的臣子都能得到善用,臣子遇到這樣的君主也愿意鞠躬盡瘁,盡忠報國。君臣相宜,才會有這樣的太平盛世出現。
軒轅靖不愿承認是自己能力不足,不會當皇帝,只將這一切歸結于是運道。
但也只有他自己這么認為罷了。
朝臣跟百姓眼又不瞎,自然知道哪個皇帝更好。
軒轅靖是在怨恨和不甘中死去的,死時身邊空無一人。
他駕崩的消息傳到后宮時,太后沈清婉正在給女兒挑選夫婿。軒轅昭昭在十八歲時就成過親,可惜駙馬福薄,在軒轅昭昭登基后的第三年就病逝了,兩人育有一子一女。
軒轅昭昭是帝王,她的親事是家事亦是國事,自然不可能守寡,因此過去了一年,便開始重新選夫。
之前還有人上奏讓軒轅昭昭選三宮六院,但是被她拒絕了。倒不是因為對駙馬感情深厚,而是她要以身作則,讓一夫一妻成為常態。
收到軒轅靖駕崩的
消息,沈清婉內心沒有絲毫波動,反而抱怨道,“活著不招人待見,死了也讓人厭煩,昭昭的親事還沒有訂好,他偏偏死在這個時候,這一守孝還不知道要耽誤多長時間”
她對軒轅靖早就沒有感情,在知道他對她、對沈家做的那些事后,沒殺了他都是看在女兒的面子上。這些年也做到了她當初的誓言,對他不管不問,只當沒有這個人。
現在人死了,她連后事都不想給他辦,但是真放手不管的話,又唯恐連累到軒轅昭昭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