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白之義從一個窮秀才到如今,娶了家財萬貫的美嬌娘,又得了皇上賞識,更是在成親第二年就獲了麟兒,應該是知足的。
可惜人心欲壑難填,不過第三年,又抬了永陽伯家庶女進門。
按照白家老太太,白之義的母親的話來說,商家之女再有錢,也上不得臺面。就算御賜的又能如何那也是商戶的女兒。但永陽候家哪怕是庶女,也是千金之軀,金嬌玉貴的養大的貴女。再加上背后又是永陽候,永陽候陳家嫡女,還是皇上的妃子呢
雖然是個庶女,又是個妾,但是抬進門之后就得了白老太的關愛,白之義更是常年宿在陳姨娘院里。白若盼的二哥和陳姨娘的第一胎竟是同一天發動,而白之義不過匆匆看了眼楚凌,就等在了陳姨娘的院子外面,那神情,竟然比當年擁有第一個兒子更加期待。
陳姨娘生了個兒子,比楚凌二子晚了一個時辰,排行三。
從那時,白家更是對陳姨娘越發的好了起來,要不是怕寵妾滅妻是重罪,怕是要直接將陳姨娘抬為正妻了。
白老太太更是借口楚凌身體不好,把管家的權利給了陳姨娘。
不過那時候陳姨娘還比較謹小慎微,畢竟她只是個妾,而楚凌是御賜的狀元妻,她就算背靠永陽候府,也不敢太過放肆。
但是這個平衡,很快就被打破了。
白若盼五歲那年,楚凌因難產去世,當天家里就來了個道士,說需要白若盼靜心茹素十年,方能讓楚凌福緣深厚,來世再無愁苦。同時也會對白家有益。若是舍不得,則會妨礙白家,尤其是白之義的仕途。
于是小小的白若盼就被送去了京郊莊子上,不但要茹素,每日還必須有半日在佛堂里度過,抄寫佛經,為母親祈福。
而第二年,陳姨娘就被抬為正妻,搖身一變成了白之義的正妻。
同年,白之義也升職為正四品的詹事府少詹事,那可是天子近臣。當年白之義不過三十余歲,正值壯年,前途不可限量
楚凌孝期剛過,白若盼的兩個哥哥不知為何都進了軍營。尤其是大哥,他讀書極好,已經考過了童生,原本打算再接再厲考秀才。原本都已經進了國子監,可誰能知道孝期剛過,兩個年幼的孩子就都不再讀書了。
白之義只說孩子頑劣,去軍營好好磨練磨練。
可誰家男娃子不調皮搗蛋更何況白江穹又是白家嫡長子,以后是要繼承家業的。白家從文,卻讓未來的家主去從武,怎么都說不過去。
但再看看白家如今的正妻之位,眾人心中也有了一絲了然。
縱然是皇上賜婚,但人已經沒了,正妻之位換了一人,嫡子自然也就多了一個。更何況如今的正妻背后還有永陽候,這白家最終家主是誰,怕是不好說了。
俗話說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楚凌留下來的這三個孩子,就算有著皇商的娘家,可皇商也是商戶,怎么都比不上永陽候家世貴重。
上輩子,白若盼在莊子里熬了十年,好不容易被接回家,又因為迫切的渴求父母疼愛,就連大哥二哥和外祖母的話都不愿意聽。
上個月原本是白若盼的及笄禮,但是白家仿若不知道一樣,完全沒有搭理這一茬。對外只是說白家大小姐身子虛弱,也不大辦,自家人吃個飯就成了。
還是外祖母心疼自己的外孫女,讓人送來一匣子首飾。分別是一套黃金鑲嵌寶石的小頭面,一套白玉翡翠的小頭面,都是給外孫女及笄之后佩戴的。
但也就是這一匣子頭面,讓比白若盼小了一個月的庶妹,不,如今也不能是庶妹了。總之被白若嬌看上,死活非得搶過來。
白若盼好不容易有了一匣子首飾,又是外祖母送的,自然舍不得全給。可是白若嬌要不到手里,回去就跟她母親陳瑤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