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信想哭的心都有了
早知道會被懷疑清白,他真的不該來這一趟。
倒是雁南歸被逗樂了,“他沒有,我想再看看吳文化的那個案子。”
洛姨給吳文化的書信的內容并不長
舅舅,我死后會有個小姑娘會找你,希望您能照看一二。
雁南歸就是那個小姑娘。
而能稱呼吳文化為舅舅的
吳家還有旁支嗎
“旁支是有的,但怎么說呢,不在國內。”老李倒是知道這事,“這都是吳文化的父親那一代的事情了”
當年日本人對蘇城刺繡十分感興趣,威逼利誘讓吳家傳授刺繡工藝。
吳家都沒答應。
但誰曾想日本人用陰招,對當時的吳家姐弟分別使用美人計和美男計。
“有說法是,吳家姐姐為了保護蘇城刺繡傳承,假意答應與之虛與委蛇,如此一來也保全了吳家。吳家刺繡一貫是傳女不傳男,但在那個年代,哪還有什么男女之分”
“后來日本人敗退,聽說原本是打算燒掉吳家花園的,吳家那位姐姐以性命要挾這才保全了這個老宅,但她本人也被帶回了日本。”
關于吳家相關的說法五花八門,當年滅門案發生時也有一些說辭,說是當年吳文化的父親坑了親姐姐,如今遠走日本的那一支回來報仇了。
“這件事我當時還真查過,吳家那位姐姐到日本后又生了兩個女兒,但這倆孩子一個眼睛不太好一個手腳不方便,似乎并沒有繼承母親的天賦,沒成年就先后去世。她還有個大女兒,被軍官丈夫撫養長大,知道自己的身世后自殺了。”
“遠在日本吳家旁支其實就剩下那位老太太,從年齡上來說,快百歲老人了。早些年蘇城這邊還想著把她接回來,但接觸過后被老太太拒絕了。”
至于為什么拒絕,蘇城這邊沒給說辭。
“吳家的獨門刺繡工藝豈不是失傳了”雁南歸聽故事聽得格外投入,忍不住當了捧哏。
老李笑著搖頭,“那倒不至于,日本人被趕走后,吳家這邊倒是想開了,什么獨門不獨門的,自己弱小保不住那這工藝就是催命符。”
獨門的刺繡工藝有了諸多的傳承者,當然還是以吳家的刺繡最優。
“名聲在這里嘛,當年吳文化的一幅刺繡都能賣出百萬。”
那可是十六年前的百萬啊。
“
后來吳家慘遭滅門后,那些徒弟們還爭了一陣子,被敲打一番才消停下來。”
誰才是最正統的傳承人,能繼承吳文化的招牌。這還挺重要的,畢竟關系到很多很多的錢。
“至于吳文化的那個紅顏薄命的姐姐,聽說是自幼體弱拿不起針線,所以這才是吳文化這個男丁接過家中重任。當初吳家遭難后,我還想著聯系她,跟相關的人打聽了一番才知道,這位姐姐自幼體弱多病很少露面,別說吳文化的徒弟,就連早些年跟著吳文化一起學刺繡的那些老人都沒怎么見過她。”
明明是個活人,但好像完全沒存在感。
吳家燒得沒剩下什么東西,從殘存的物件那里,也無法得知吳文化姐姐的相關情況。
就連紅顏薄命都是從鄰居那里聽來的,“對,說是跟一個野男人跑了,因為這氣得吳文化跟這個姐姐斷絕了來往。后來沒幾年來了一封書信,說自己不行了,好像吳文化還特意去看了她。”
老李知道的就這么多。
其實有用的消息就那么點,還不足以讓雁南歸窺探真相。
畢竟洛姨的遺書中,沒有一封信是給姓洛的。
是她本人沒隨父母姓,還是跟家里鬧得不愉快,在置氣
雁南歸一時間想不出。
或許還就得去一趟金陵城,找錢家人打探一下。
當然找錢家人也是順路,本來雁南歸就要去那邊一趟,只不過找的不是錢家人,而是姓衛的一戶人家。
衛新姚。
這是雁南歸要找的第六個收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