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九年,春
慈寧宮內,一位頭發雪白的老人,靠在軟塌上閉目養神,手中的念珠因心緒不寧,而撥的凌亂。
聽到漸進的腳步聲,她猛的睜開眼,忙著下榻“可是玄燁回來了”
門外的康熙今年二十又七,掀起衣袍下擺跨過門檻,疾步走過來攙扶住她“孫兒讓皇祖母擔心了。”
孝莊見他身上無傷,提著的心才算是放了下來“沒傷到就好,沒傷到就好,你遇刺的消息,她們一開始還想瞞著我,我豈能被她們瞞住。”
同樣白了頭發的蘇麻喇姑打趣道“太皇太后火眼金睛,豈是我等小人物能瞞得住的。”
康熙扶著孝莊坐在塌上,自己搬了個圓凳在下側坐著,臉上略帶有幾分喜意“皇祖母可猜得到行刺者來自哪”
孝莊腦中略一打轉“南邊”
“是,就是反賊吳世璠,他此番行刺,計劃并不周密,孫兒前兩次出去就發覺異樣,這次不過是引蛇出洞罷了。”
孝莊手中的念珠撥的快了些“如此說來,這場連續七年的平叛,終于快要結束了。”
康熙“是,此舉正說明,吳世璠已是強弩之末,垂死掙扎,怕是用不了多久,我大清的鐵騎就能掃平反賊,收回所有國土。”
年幼輕敵,致使三藩盡反,康熙這些年日夜難寐,眼看勝利就在眼前,怎能讓他不激動。
孝莊懂他的報復,俯身拍了拍他的手背,贊許他平三藩處理的很好。
見康熙平靜下來,蘇麻喇姑才給他上了茶,康熙接過茶抿了兩口,不知想到了什么,神情竟有些難辨。
孝莊一時看的興起,過了半晌問“可是有何難事”
康熙放下茶盞,緩緩說“今日出了點紕漏,孫兒布置妥當,不知從哪里闖出來一秀才,大喊著護駕,被賊人刺死了,雖說他救駕是多此一舉,但眾目睽睽下,也算是為了救孫兒而死。”
孝莊不解“即使如此,著禮部擬賞賜就可,何故為難”
康熙尷尬的錯開孝莊的視線“孫兒當時也是想著給些賞賜罷了,見他有女在一旁,隨口問了句,可有想要的封賞。”
原是用不著問,康熙能賞,是他們的福分,哪怕是隨手一把土,也得拿回去好好供著。
可那女子似是被嚇傻了一般,抬著頭直直的望著他,烏黑的瞳仁猶如清澈見底的湖水。
康熙從那雙眼眸中,清晰的看到自己的身影,心頭一軟,多嘴問了一句。
孝莊和蘇麻喇姑齊齊看著康熙。
“那女子說”
孝莊和蘇麻喇姑對視了一眼,隨后又齊齊看向康熙。
“那女子說我要和康熙生個孩子。”
話落,慈寧宮里像是來了一群烏鴉,嘎嘎飛過,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孝莊都扛不住了。
一般來說,皇上這樣問,對方都會推辭一番,表示為救駕而死,是祖上積了德,第一次遇見這么不懂事的。
當時的畫面康熙記憶猶新,皮膚白皙的女子,聽到他的問話,睫毛顫了下,似是在猶豫著說不說。
康熙的心更軟了,想著畢竟人家剛死了親爹,尸體還在一旁呼哧呼哧的流著血。
又加了一句“無妨,有話可以直說。”
然后,那女子真的直說了,康熙恨不得踹自己一腳。
倒不是說此事難辦,只是眾目睽睽下,沿街兩側跪滿了百姓。
一個女子和他說生孩子的事,哪怕是一國之君康熙,都有些耳尖發熱了。
孝莊端起茶盞,穩了穩心神,活了大半輩子,是她見識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