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張口閉口,都是先例,是祖宗家法。什么先例,什么家法,都是借口。趙貞知道,她只是不能忍受權力落到別的家族手中。她害怕太子的生母活著,會威脅到皇后。一旦新君登基,林氏會母憑子貴,會取代了蕭家的地位。她想將皇嗣掌握在蕭家人手中,就是這個目的。太后將這一套殺母奪子的把戲用的爐火純青,連之后如何掌控太子掌控皇帝,也都有了經驗。只要親手撫養太子,和幼兒建立母子感情。孩子不曾見過自己的生母,自然依戀撫育他的養母。即便是將來長大,知道了身世,又如何能對自幼陪伴自己,呵護自己的人狠得下心呢即便是狠得下心,這孩子是她親手養大,她深深地了解他,知道他的弱點和軟肋,要控制他豈不是輕而易舉這就是她的手段。
她還打算把這些手段傳授給她的侄女,讓她的侄女也效仿她。
趙貞心里感到厭惡至極。
其實歷朝歷代,太后同皇帝之間的關系,都不曾像本朝這樣親近。歷代的宮廷中,都不曾由皇后或者妃嬪親自撫育孩子的,大多都是假托宮人奴婢
之手。皇后或妃嬪,不過是充當名義上的教養之責。至于嬰兒哺乳喂養,拉屎撒尿,穿衣洗臉,乃至陪伴哄睡,都是奴婢們的職責。長大了讀書識字,弓馬騎射,自然有專門的師傅,也用不著母親指導。甚至一些朝代會有意不讓生母撫養皇嗣的。皇子與皇后,與眾妃嬪,皆分宮別居,就是為了盡可能切斷皇子與母親之間的感情聯結。皇后是中宮,是一種政治身份,而不單是孩子的母親。一旦感情過深,就會家國不分,不利于皇權的穩固。
只有本朝,去母留子,實行保母制度。
高祖皇帝避免皇母專權,要立儲殺母。殺了皇子生母,卻將保母抬舉了起來。皇子出生在畸形冷酷的環境里,自幼缺愛,便一心依戀自己的保母,跟保母感情深厚。
從高武皇帝起,開始冊封保母為保太后,之后代代帝王,也都遵循了這個先例,封保母為保太后。保母本出身貧賤,卑微之軀,皆因皇帝沒有母親,才得以躍居尊位。
保母畢竟身份低賤,即便是得皇帝的信任,做了太后,也不過是局限在后宮之中,管理后宮事宜,對前朝的影響,到底有限。只有而今這位太后,蕭云懿,她本是文帝的皇后。文帝死后,她做了皇太后,身份已經是尊之又尊。偏偏她又以太后之尊,親任趙貞的保母。以尊貴之軀,擔任仆婢賤職,躬親撫養趙貞,既跟皇帝之間有著不可割舍的母子之情,又有著皇后、皇太后至太皇太后這層尊貴身份的加持,因此垂簾聽政,并且,完全掌控了朝堂及后宮,讓趙貞絲毫沒有還手之力。
趙貞到底是拗不過太后。
林氏被毒酒賜死了。
太子被人抱去了皇后的宮中,交由皇后撫養。
趙貞沒有再去看過這個孩子。
趙貞并不喜歡這個孩子,也不喜歡他的母親。那不過是又一個可憐可悲的工具,趙貞對他,沒有任何父子之情,反而心中充滿了厭惡。
他對后宮的女人,突然也失去了興趣了。
他感覺自己好像處在一個怪圈之中。死亡反反復復循環,命運早已被劃定了結果。不論他怎么掙脫,也掙脫不開。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呢林氏和他的母親一樣,就這樣死去了。而他也終將走上他父親的道路。而今太后有了太子,他這個皇帝,已經可有可無。興許,他很快就像他的父親一樣,成為棄子了。
他突然想起了靈隱寺中,自己還有一位故人。
寺中的桃花開了嗎她現在還好吧。他心里很羨慕她,他此刻,忽然也想尋一座廟宇,找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隱居去。
他這樣想,于是就真的這樣做了。他狠心拿起剪刀,剪掉自己的頭發。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然而他已經什么都不在意了。他寧愿出家去做和尚,也好過呆在這個地方,做一具沒有感情的玩偶。
他要變作一個和尚,出現在她面前,從此他們便是一樣的了。興許還能常在一處,說個話做個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