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安唐自這件事之后,一病不起,但他仍是不服輸,那邊的人還時不時的和沈明錚回傳一些他的消息,還很誠實地按照要求復述了沈安唐對他的詛咒。
沈安唐認為,遲早有一天,沈明錚也會和他一樣,落到這么個下場。
高處不勝寒,權柄這樣沉重,總會有力不從心的那一天,到時候終會反噬自身的。
關于這一點,沈明錚并沒有和他解釋什么。
但沈安唐在清醒時刻,總會陸陸續續有國內新聞傳到他耳朵里。
沈明錚一開始捐掉他的那些珍藏,并不是為了羞辱他,他原來就是要這么做的。
他漸漸掌握權力之后,并沒有變成下一個沈安唐,正常的項目投資,對于沈家的巨額財產來說是九牛一毛。
他轉而做了很多公益性的項目,包括根本看不到投資回報率的圖書館、學校,甚至補貼很高的專業技術培訓。
他和宿寧當時就覺得荊棘獎的形式很好,便自己投資興建了一批展示場館,鼓勵草根從微電影做起,甚至可以從幾分鐘到小短片做起,他們展示的平臺。
一開始都不需要買票,只需要刷身份證就可以,場館的內容很用心,一時成了打卡點。
除此之外,文藝作品的許多派生產物他們也有投資,如一些精細的少見的刺繡,工藝品的制作,還有罕見的精細木工等,都是流傳許久的手藝。
這些本來都是因為戲里的道具漸漸接觸到的,有些因為不會宣傳,待遇不算好還很累,長年招學徒也招不到,亦是沈明錚和宿寧選擇補貼,即使這些收不回錢來。
他們做這些,就不是為了賺錢。
這一樁樁一件件,不是做著玩玩,也不是為了名聲,還有些投資媒體都未必知道,雖然每一筆都不算對沈家有什么影響,但所有的加起來,就是很大的支出了。
宿寧出錢,沈家也出錢,甚至被他們兩個帶動了,業內其他公司,如沈照藍那邊、高山影業、麒麟娛樂等都漸漸投了一些。
兩個人對此有規劃,覺得是自己承受范圍內,而且公司并不是沒有掙錢的項目,光旗下藝人就已經很能掙錢了。
這些基礎性的事情,也許不能立竿見影,但卻是文娛圈子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
但沈安唐受不了,他在這方面受的刺激比前兩次失敗還大。
他聽著這些事情,罵著“這兩個蠢貨”,完全想不清楚這是在干什么,怎么會有人舍得把自己好不容易拿到的東西這樣給出去,不接受自己的沈家變成這種亂七八糟的樣子。
“他要毀了沈家”
“蠢貨”
“我怎么會”
他身邊的人聽著沈安唐的囈語,他一提這件事,氣得眼睛都凸起來。
他就是在這樣的氣憤、難受和歇斯底里中結束了呼吸。
蘇懷荒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