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李沐還得再賢良淑德下去,順帶看著兒子娶妻,送女兒出嫁,然后暢快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受皇帝影響,李沐當了那么多年好脾氣之人,雖平日里不憋屈,后宮妃子也足夠敬重她,但人帶著一副面具過日子總有些不暢快,李沐決定等兒子即位后,她就留下來過幾年自由順心的日子。
當然,如今的李沐還在默默等待著,她手中的勝算已有六七成,剩下的就看皇上了。
然而,李沐這般能穩得住,皇上和后宮妃子卻不大穩得住。
永璉像他皇瑪法生前期待的那樣往恩威并重的方向發展,他孝順長輩,友愛弟妹,平時總會肩負起帶領幾個弟弟進朝廷上書房的榜樣作用,連干差事方面也會特地將自己的活分給幾個兄弟來。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皇上想要效仿圣祖爺的心思在這幾年里前所未有的劇烈,能對出身完美無缺的嫡長子永璉更是滿意之極,對其他庶子是哪哪都看不順眼,還為了以防這些庶子演變成圣祖爺時期九子奪嫡的場面,特地不讓自己兒子領差事辦差事。
明明稍微年長一點的阿哥就能出入朝廷了,但皇帝一直在壓制著他們的權力,這也是永璉為何還得在成婚后
還帶著二弟三弟的緣故了,明明阿哥們在成婚之后最起碼也得領一兩件差事了,即便是最普通不過的差事,那也是被自家皇阿瑪看重的證明,曾經圣祖爺還讓自己兒子十一十二歲就開始辦差了,但皇上偏偏在這方面一直沒有效仿圣祖爺的打算。
只能說好的不學壞的學。
在朝的臣子們也不大理解皇上這種做法,但有大阿哥永璉在,他們都是沒有任何勸阻的,永璉阿哥是嫡出正統的皇子,將來不出任何意外定能接手皇位,他們只要確保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皇子不出任何意外即可。
可是阿哥們就不大能接受了,特別在自家可靠的大哥對比下,皇阿瑪這番做法更是讓人不能理解了,仿佛這根本就不像是為了防止九子奪嫡的重演,而是為了防止自己權力被越發年長的兒子分割,畢竟皇帝現在已經三十多歲了,阿哥們大多是能長成了。
其實對皇帝來說,他正值這個年紀,正是年輕力壯時,但他的兒子也在一天一天長大,看著以往在他面前牙牙學語的兒子長大,乾隆最先升起的不是對兒子長成的欣慰,而是過早的在一瞬間里領略到君權的殘酷,倘若他兒子都長大了,將來搶奪他的地位權力,那他還能是萬人之上的皇帝嗎。
乾隆的這種性子從起初的哲妃難產時,將哲妃的難產和皇阿瑪對自己的重視對比下,還毅然選擇了對自己最有利的一方面,在福晉生下龍鳳胎時,他第一時間也只是為了自己能鞏固地位高興,而不是關心福晉和她生下來那對龍鳳胎,這些事情,即便只是一兩件不明顯的,早就能管中窺豹了。
當了皇帝這么多年,這種性子更是被放大許多倍,這也是李沐從頭到尾都不敢相信皇上的緣故,很多事情,皇上只是為了顧全自己的面子情罷了。
就比如,現在的永璉是皇帝的面子情,而其他兒子被他視作是將來會分割權力、搶奪他皇位之人,即便再冷漠對待這些兒子,也不會留話柄給任何人,還能打著偏愛嫡長子的理由,讓大眾覺得他做法是對的。
而且現在的永璉看似受寵,但在多年以后,一定會被皇上當作搶奪皇位的存在,到時候又免不了效仿圣祖爺廢立太子的情形廢了自己這個嫡子。
受了天大不公的阿哥們除了向大哥傾訴自己的難過,就只能向自己額娘說這些日子的不甘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