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不記得宮里面會發生的事,但她可是清清楚楚記得,到時候無論皇上子嗣會不會夭折,那都得與鈕祜祿氏沒有任何關系,她只管女兒進宮后的事。
覺羅氏思來想去,還是讓人時刻打聽宮內之事,得等到合適的時機才讓皇上迎娶二格格進宮,以女兒的年紀,準備婚事,準備個四五年都不成問題,還是先避開宮里的禍事吧。
紫禁城內
如今宮里面就數赫舍里氏的位份高,因此她受寵的日子也最多,只是皇帝到底年紀不大,太皇太后關注皇帝身體,因此赫舍里氏實際上受寵的日子細細算起來并不算多,頂多只是比起宮里面的庶妃更好一些罷了。
赫舍里氏苦心經營在宮中的地位,跟李沐的嫡額娘心思差不多,既是重視那些庶妃帶來的威脅,但實際上也不那么在意她們的存在,因此是對她們奉行打一巴掌揉三揉的態度。
那些庶妃都是人精,哪能不明白赫舍里氏的做法,但明白是一回事,自己心里憋氣就是另一回事了,妃位對于庶妃而言是高不可攀的高峰,既然目前沒法抗衡,那就在別的方面反抗便是了。
于是,在康熙六年時,庶妃馬佳氏有孕了。
太皇太后大喜,皇上有后就代表皇上離親政更進一步了,而后宮妃子有酸有妒,暗恨馬佳氏肚子里的孩子怎么就沒有投胎到她們身上。
赫舍里氏心里面說不難受那是不可能的,皇后之位丟失了,難不成皇上的長子之位也得被那馬佳氏給包攬嗎她堂堂赫舍里氏一族精心培養的貴女,怎么就淪落到這個地步了,她侍寢的日子還比馬佳氏多呢。
但重擊顯然不止這點,在康熙六年時,那赫舍里索尼總算熬不住了,作為三代元老于朝中去世,赫舍里氏知道這事后,面色蒼白,她瑪法沒了,從今往后她在宮里的又一重保障沒了。
若是她這會兒是皇后,她地位絕對不會被動搖,瑪法去世了,還有三叔在朝廷,皇上為了中宮之主的面子定會提拔三叔身份,可是如今就沒那么容易了。
康熙六年底,庶妃馬佳氏果真生下皇上長子,皇上高興之下給長子取名為承瑞。
赫舍里氏即便遭受再大的打擊,在面對后宮妃子阿哥的威脅時,還是強打起精神,去討好皇上,熟悉皇上喜好,終究是在康熙七年時懷上身孕了,不過彼時也有一個庶妃張氏懷上身孕。
但妃位和庶妃所出的子嗣地位完全不同,那張氏還是漢軍旗出身,不比庶妃馬佳氏,更不比赫舍里氏,這會兒的皇帝還沒有經歷喪子之痛,自是像自己那些先祖一樣對赫舍里氏所出的子嗣更看重幾分。
在康熙七年底,庶妃張氏生下皇上長女,赫舍里氏松了一口氣,在康熙八年初,赫舍里氏生下皇上第二子,皇上大喜,給次子取名為承祜。
宮里的赫舍里氏有了在宮里行走的底氣,宮外的赫舍里氏更是恨不得敲鑼打鼓,就算被鈕祜祿氏奪得后位,他們赫舍里氏精心培養的貴女也不是沒有能耐的。
只是這
會兒鈕祜祿氏一族確實沒心思搭理赫舍里氏。
原因便是他們族里的女兒要出嫁了,
,
在娶妻后,他就能正式親政了,況且皇后是他妻子,跟后宮妃子是不一樣的。
在府中歡喜鼓舞、熱鬧非凡的一片敲鑼打鼓聲中,李沐進宮之事已在籌備中了。
只是趕在進宮前夕,宮里面發生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