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快走兩步到云舒跟前,“這么冷的天,殿下您怎么親自來學院了。我剛還說想去王府找您呢。”
云舒將手中的餐盤遞給身后的人,讓其放到餐盤架上去,隨后掏出巾帕擦了擦手。
邊實從懷里掏出一張紙,遞給云舒道“研究院的名單,已經擬出來了,請您過目。”
這份名單上的人名并不多,第一個便是物理學院院長墨明塵,接下來是農學院院長莊農,甚至盛光都在名單上,但卻沒有文學院的任何一人。
云舒看完后,將名單重新疊好,抬眸看了一眼對面的邊實。
邊實一副但憑他做主的模樣,云舒又掃了一眼邊實身后眼巴巴看著自己的幾位文學院老師。
不愧是做過太傅的人,對人心這套的運用簡直爐火純青。對方明顯是給自己拉攏人心的機會,云舒自然也不會拒絕。
此處人多嘴雜,不適合談論要事,于是云舒點了下頭,道“到你辦公室說。”
邊實立即應下,兩人抬步往外走。
文學院的那些人有些遲疑,不知道該不該跟上。
云舒轉頭看他們站在原地沒動,說道“你們一起過來吧。”
學院的教學樓和辦公樓在這半年又建了不少,畢竟學生和老師都增加了不少,不多建一些教學樓,學生們都要沒處擠了。
好在之前畫的地足夠大,而且有了鋼鐵廠和水泥廠后,學院現如今的教學樓都至少是兩層的。
青磚綠瓦的二層教學樓,樓前匆匆走過戴著厚實的帽子圍巾的學生,乍一看,倒是很有現代大學的氛圍。
邊實一邊走一邊感慨,“誰能想到大半年前還收不到多少學生的西州學院,如今成了所有
西州學子都想進的高等學府。”
云舒的臉攏在雪白的皮毛里,聞言深以為然,當初他全免了學雜費,依舊沒招到多少學生。
說到底百姓們不愿意送孩子上學,并不是思想覺悟不夠高,更多的還是因為生活水平低下。
當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自然沒有精力去想讀不讀書的問題。在他們看來,讀書又不能當飯吃。
而如今西州的百姓有吃有喝有新衣穿,即便冬日里沒了農活,還能進廠里繼續掙錢。
當生活富足之后,自然就可以考慮子女們教育的問題。秋季招生的時候,學院還收到了一些女學生,即便數量并不是太多,但至少也是一個進步的訊號。
雖然這些家長中,有一部分人是覺得女孩子有了學識后,嫁人的門檻會高一些,往后能更好地幫襯娘家,但能讓女孩入學,就已經算是一種進步了。
有了這部分人帶動,往后學院里的女學生,會越來越多。
兩人聊著,很快就到了邊實的辦公室。
辦公室內也燒著火墻,一進屋就祛除了一身的寒意。邊實一邊請云舒坐下,一邊從爐子上提起燒開的水壺給云舒沏了杯熱茶。
“有了這個火墻,西州的冬日可比京都暖和得多。”
京都冬日里取暖更多的是靠炭盆,但木炭也不是那么好得的。普通炭燒的到處是黑煙黑灰,也有少煙的銀絲炭,但那東西也是極難得的。即便邊實當時貴為太傅,能用到的銀絲炭也很少,一大家子都得省著用。
平日里上衙用的也多是普通木炭,經常被熏得一鼻子黑灰。
如今這個火墻用的是煤炭,雖然殿下說煤炭在室內燃燒會讓人中毒,但這個火墻卻解決了這個問題。煤煙順著火墻里的通道飄向了屋外,屋內只留下了暖意。
爐灶上放著水壺,一整天都有熱水可以用。
邊實說著火墻的事,但是跟著他們進來的另外幾人,卻一點都不想聽什么火墻不火墻的。
這火墻好是好,但是現在他們哪有那個心思啊,他們的全部心神都在那個研究院名單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