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舒“”
果然如此
這是一座半人高的擺鐘,整個鐘身是用銅做的,怪不得余子安抱得那么吃力。
而鐘面部分與現代時鐘有點類似,卻又有些不同。
表盤上也分為了十二大格,但標的卻不是數字,而是子丑寅卯等。這是一座十二時辰擺鐘。
余子安大大方方介紹道
“如今的計時方法主要是漏刻和日晷,漏刻較為復雜,不適合攜帶。
日晷常置于室外,大家隨時能看到時辰,但若沒有太陽,日晷便也沒了用處,只能靠估算。
除此之外,到了夜晚,大家也是靠更夫打更,來確定具體時辰,極為不便,所以我便做了這個。”
“這叫擺鐘,是利用單擺及擒縱機構”
余子安說的,眾人一句沒聽懂,但這不仿佛他們看懂這只鐘面。
畢竟鐘面跟晷面相差不大。只是將晷針被太陽照射后的影子,用一根實實在在可移動的針代替了。
就用一根擺錘,居然就能讓這個東西動起來,還與日晷表示的時間一致
就連云舒也沒料到,這擺鐘還真的讓余子安給做了出來。
當然他也沒有居首功。
“這只擺鐘一開始是殿下提出來的,用以代替日晷精確計時。只是后來殿下事忙,沒有時間繼續研究。
我的導師墨明塵院長,便將擺鐘這個課題交給我了。”
“大家或許覺得我們西州學院的學子都不務正業,什么都學,就連地里農活也干。
那是因為殿下說過,任何一門學科都有他存在的必要。我們西州學院的校訓是格物致知。”
“曾經有人說,哪里會有車子能夠自己跑,如今殿下帶著我們做到了。不需要人力畜力帶動的火車,已經修到了涼州,再過一年便能修到長安。
日行千里,只需要坐在車上安安穩穩睡一覺。
曾經有人說,人不可能飛上天,但是殿下帶著我們又做到了。熱氣球升空的時候,你會發現世界那么大,而人那么小。
格物,讓我們向前,看到更多更美的風景,也讓我們見識到了,曾經根本不敢想的未來。”
余子安說到最后,眼眶都濕了,三年前他根本不敢想會是如今這個樣子。
他們學的不是為官之道,而是尋求真理的思想和方法。
他轉頭看著云舒,突然高聲道“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
而后天下平。”
受他的影響,西州學院那些學子也跟著扯著嗓子喊。“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云舒失笑,雖然中二了一些,但這些孩子倒也沒有讓他失望。
他起身,朝余子安等人壓了壓手,示意他們安靜。
在眾人將目光齊齊聚在他身上的時候,緩緩道
“格物致知是西州學院的校訓,也是本王一直追求與探尋的,如今也算是初見成效。
聽說前些日子隴右那邊,有名官員做出了一款水車。
百姓們可以借助水車,將河里的水輸送上到岸上,進而灌溉到田地里。省時省力,大大地提高了耕種效率。
這個方法利國利民,屆時將由司農司推廣到全國。
致安之本,唯在得人。
如今朝廷百廢待興,正是需要各類人才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