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湛同她說的這些話,褚瑤很是心動。
倒不是心動那太子妃之位,而是心動于他夸她資質尚嘉,孺子可教,還說要請夫子教她詩書禮樂。
幼時家貧,父母寵愛她雖多過兩個哥哥,但是在讀書這件事情上,卻是從未考慮過將她也一并送去私塾與兩個哥哥一起讀書。
不止是她,村里的其他女孩子,也鮮少有讀書的機會。
她如此,表妹秋荷亦是如此。
而蘇念之所以能成為遠近有名的才女,是因為她有一位飽讀詩書的秀才爹爹。
她以前也曾問過父親,為何兩個哥哥能去私塾讀書,自己卻不能
父親同她說,女子讀書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只有富貴人家才舍得給女兒花錢請夫子,窮人家能讓兒子讀書,已是不易。
她又問父親,為若窮人家只有女兒沒有兒子,是不是就可以讓女兒讀書了
父親還是搖頭,說不是,女兒家只需要長大以后嫁一個好人家就可以了,讀書對她們來說并無什么用處。瞧那些做官的人,全都是男子,所以女兒家讀書能做什么呢連科考都沒有資格參加
她說不對,明明是因為女子自小沒有機會讀書,所以才沒有資格參加科考,更別提做官了
父親因她這話沉默了好一會兒,才同她說“反正老話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老祖宗是這般教誨的,說女兒家不用讀書的”
如此褚瑤便一直深深記著這句話,后來她在陸家的藏書中找到了這句話,她反復將這本書讀了好幾遍,才悟到這句話其實是教誨女子,倘若沒有才華,須得以德行來彌補,而并非是父親說的不讓女兒讀書的意思。
只是那時候父親已經去世好久了,她再也沒有機會和父親解釋那句話真正的含義了。
孩提時想要讀書的愿望,到了今日終于有機會實現,她高興地在裴湛懷中點頭“殿下,我想學”
她想學很多很多的東西,不是為了成為他的太子妃,而是成為更好的自己。
裴湛看到她雀躍歡喜的表情,心情也不禁跟著轉好。
其實自從接她入京的那一日,他便沒想過再讓她回去,可曾考慮過該如何安置她。
讓她做太子妃以她目前的資質,顯然是不足以與太子妃之位相配的。
讓她做良娣或是良媛,她怕是也不會愿意。
先前一直沒有想好,便只能先拘著不讓她離開。直到她失蹤這些時日,他腦中一直緊繃著,每日每夜,強烈的不安總是將他包裹纏繞,無法擺脫。思緒從未有過這么長時間的失控,每時每刻,想她,擔心她,害怕以后再也找不到她
他想,只要能找回她,她想要什么,他都給她。
可沒想到,找回她后,她想要的,竟是離開這里。
不行
唯獨這件事情不行
她就沒有想過同他索要太子妃之位嗎
只
要她開口要,他就給她。
為什么不開口呢
為什么寧愿不要鳴哥兒,不要哥哥,也要離開這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