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瑤在京城的胭脂行開的不錯,打響名號之后,打算在京城周邊的幾個州城也鋪設幾家分號。
綏州是她的老家,便關照得多一些,時不時往綏州跑一趟,有時會帶著晚晚和棗棗,兩個小丫頭很喜歡跟著她去宮外,褚瑤在綏州忙新鋪子的時候,就把兩個小丫頭放在秋荷或者知葉的甜水鋪子里,里面香香甜甜,吃的喝的都有,她們很喜歡那里。
秋荷與知葉如今各自打理著一家甜水鋪子,生意做的細水長流。秋荷鋪子里做甜點多一些,知葉的鋪子里甜水花樣多一些,口碑都不錯,每月盈余都與褚瑤五五分成,雖算不上富裕,但也算充盈,不受生活為難。
前兩年秋荷的家人陸陸續續從牢中出來,得知她過得很好之后,便賴上了她,并且一度以當初是被褚瑤害得入獄為由,讓她向褚瑤索要銀錢作為補償。
褚瑤那時正懷著晚晚,秋荷不想給她添麻煩,便將自己這些年的積蓄拿出來給了家人,足有五百兩銀子,可誰知不到半年的時間便被爹娘和哥哥揮霍光了,又恬不知恥地上門討要。
她的家人仗著她做了掌柜,便好吃懶做起來,不肯找個活計,只每日守在秋荷的鋪子門口時而哭訴女兒不孝,時而破口大罵,秋荷沒辦法,又陸續給了兩回。
洪大哥好心幫忙趕過兩次,一次氣不過動了手,險些吃了官司。
蘇念和知葉勸秋荷,找褚瑤想想辦法,秋荷被家人傷透了心,這才下定決心求助褚瑤。
褚瑤得知后,很快便想到了法子。
對付他們這種惡人,自然不需要多么高明的手段,她隨意寫了一張借據,讓秋荷在上面按了手印,便說是秋荷從她這里借了兩千兩銀子,叫人拿著這張借據天天去找秋荷的家里人要賬。
對方起初不認,鬧到了公堂上,秋荷自然對這兩千兩的借據盡數認下,并與爹娘及哥哥道“既是一家人,我還不上,你們就得幫我一起還”
而后褚瑤將秋荷接去京城住了兩三個月,鋪子暫時歇業,他們找不到秋荷的人,又被要債的人天天逼著,最后沒辦法,半夜收拾行李偷偷跑了
隨后那借據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
雖然鋪子歇業了三個月,損失了一部分的收入,但是這三個月秋荷在宮里跟著御廚學做糕點,也算小有所成,回去之后她另聘了人在鋪子里收賬待客,自己在后廚專心做糕點,推出了幾次新品都大獲好評,鋪子的生意很快便重新好轉起來。
她聘的那人的是個年輕的郎君,叫林硯之,同她一樣是個喜好鉆研甜食的,每晚鋪子里若是有賣剩下的糕點和甜水,大都進了他的肚子里。
他來此不到一個月,便胖了一圈,俏生生的臉蛋看著比姑娘家還白嫩。
托他這張不錯的臉蛋的福,秋荷鋪子的生意愈發好了許多。
鋪子不忙的時候他就去后廚幫她打下手,一來二去兩人便有了感情。
不久之后林硯之便同秋荷表白了心意,秋荷起初因為自己的
家庭猶豫過,怕對方父母不能接受,便如實相告。
沒想到林硯之也是個從家里跑出來的,倒不是他的父母有什么問題,是他自己讀書讀不好,又無其他特長,在書院讀書被夫子罵,回家之后又被父母罵,一氣之下跑了出來
秋荷聽后,好說歹說勸他回家與父母報了個平安。
沒成想他是個實誠的,回家之后將自己和秋荷的事情一下子吐露了干凈,第二日他便帶著父母登門入了秋荷的鋪子。
秋荷猝不及防地見了他的父母,自然頗為緊張,好在兩位長輩都知書達理,態度和善,也很感激秋荷這段時間收留他們的兒子。
自他們口中,秋荷得知對方是世家大族的旁支,家族逐漸沒落后,便指著小輩們能出息些,考取功名重振家族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