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定還會被當成知青插隊的榜樣人物,被拿出來在各個縣市的單位、工廠、公社搞宣講,估計用不了多久,葉青這個名字,就要響徹大江南北了。
葉青也沒想到杭廷芳會把這篇報道寫成這樣,這是不是有點太夸張了
但伍永兵、賴國昌卻很是興奮,這倆當著縣里來的那幾個人的面,直接就
把新聞大聲地朗讀了一遍。
念到后面,那個縣知青辦的負責人簡直是瞠目結舌,而先前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一開口就罵葉青不知好歹要靠走后門進縣醫院的何海,這會兒感覺就像是被人扇了幾耳光似的,臉上瞬間臊得慌。
本作者飯在鍋里提醒您七零赤腳女醫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七十年代初,紙媒本來就沒多少家,能在省報上占上個豆腐塊,都算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件了,更別說登上的是薊城日報這樣全國聞名的大報紙,而且還占據了這么大個版面,那得是多大的殊榮啊。
有這篇報道作為履歷,葉青這個人身上就烙上了真正的官方烙印,也代表了薊城日報方面對她的極度贊揚和認可。
有一個大報社在背后給她背書撐腰,孩子會狂妄一些實在是太正常了。
這要是換成他們在場的這些人登上了薊城日報,別說是給這么大個版面專項報道了,哪怕是寥寥幾十個字的騎縫豆腐塊,或者是能在某篇新聞里面被提到自己的名字,都能讓他們在整個蛟潭縣橫著走了。
何海這時候已經意識到,他可能把老院長交待的事兒給辦砸了。
可特么誰能想得到,一個十幾歲才初中學歷的小丫頭,能登上薊城日報啊活了四十多年了,他還是頭一次聽說這樣的事兒,這實在是太離譜太荒謬了
何海努了努嘴,愣是說不出話來來,只能下意識地側過頭,朝著自己身側帶著的兩個住院醫生求救地看了過去。
可那兩個住院醫生又能有什么辦法呢
前面你對人家傲慢無禮,非要把人弄到你的科室里面低你一頭,想把人家當軟柿子搓圓捏扁。
這會兒發現人家姑娘不但技術過硬,背景也深厚了,就前倨后恭,再想用老院長之前提的那些福利待遇把人家給籠絡過去,你覺得人家能搭理你嗎你早干什么去了
那兩位住院醫生也是無語了。
他們跟何主任其實也有好幾年了,老院長對他們是寄予厚望,讓他們跟何海學習技術,希望他們將來可以盡快獨當一面。
他們一開始確實也是抱著虛心求教的態度去的外科,在何海面前伏低做小,聽話討好,可何海除了讓他們日常打雜把他們指揮得團團轉之外,一點經驗技能都不教給他們。
每次老院長問起,他才裝模作樣讓他們跟著觀摩幾場手術,還說是他們悟性差,總之是各種貶低他們的能力,導致他們好幾年下來在外科實操上一點進步都沒有。
慢慢的,這兩人也算是看明白了,知道何海就是故意不教,受夠了何海的敷衍和壓榨,他們也就成了老油條,甚至已經開始在背后偷偷找機會,打算從外科調離,去別的科室試試。
這次老院長說要把上回動手術的那個小孩姐給挖過去,甚至愿意為了那個小孩姐單獨開一個科室,他們頓時激動不已,還以為他們終于迎來了職業轉機。
兩人暗地里都商量好了,他們回去就找老院長提交申請,只要葉青去了醫院,不管是在哪個科室哪個職位,他們都要從外科這邊調過去,哪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