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部隊農場的發展,葉青別的方面可能沒什么發言權,但是在牲畜養殖這一塊兒,她就有不少想法了。
之前是科學養殖只是一方面,但她這段時間在農場這邊轉悠的次數多了,就發現了一個問題。
部隊農場這邊,除了待出欄的生豬外,還養了七八十頭母豬。
但她上次聽趙金良提過,部隊農場這邊這一批待出欄的生豬一共有五千四百頭,其中有四百頭是計劃外的豬。
這四百頭豬,是青山農場自家的母豬產下的崽,預備留給農場建設兵團的戰士們過年加餐的。
四百頭生豬,哪怕每頭能養到兩百斤,殺完頂多也就五六萬斤肉,但農場可是有大幾萬人,一年到頭就這么點肉,哪里夠讓戰士們吃
所以葉青又盯上那些母豬了,這段時間一直都在找養豬場的負責人打聽農場里這批母豬的情況呢。
現在趙金良要找葉青咨詢農場發展的相關計策,葉青頓時精神一震,當場有話要說。
“上回您跟我說,農場里面的母豬,一年下崽四百頭,可不對啊,我數過了,農場里面母豬有七八十頭,都是正值壯年的健康母豬,這個產崽數量,是不是有點少得離譜了”
趙金良愣了一下,解釋道
“這就不老少了啊,這批母豬基本上每年都產崽呢,多的能一胎差不多生八到十頭,少的可能有個三四只,一年下來能產五六百頭,算是高產了吧”
“只不過剛生下來的生豬幼崽不好護理,會出現一部分夭折的情況,到最后能有四百來頭豬養成就算不錯了。”
“所以正規來說,我們農場是不能只靠母豬來產崽的,一來母豬產崽數量不夠,二來豬仔前面剛出生那兩個月難養活,所以農場這邊每年都要靠供應站那邊豬崽,供應站那邊給的都是已經養了兩個月左右的苗子,成活率高,更好養活。”
葉青聽趙金良說得輕描淡寫的,嘴角都不由得抽了抽。
她早繞著那批母豬轉悠了很多回了,還用藤蔓隨機抓過幾頭母豬抽查過,能不知道這批母豬是個什么情況嗎
“叔,您是不是對母豬有什么誤解”
“東北的妊娠周期在110天左右,一年基本上能抱兩次崽,飼養條件得當的話,產三次也不是不可能。”
“正常情況下,產崽平均數量都能達到十頭,如果在備孕初期就將母豬和公豬的身體狀態調整到最佳的話,一次產個十七八頭都不是問題。”
“而且咱們這個幼崽的死亡率太高了,只要不是大規模的疫病,正常來說,我們是可以通過規范化的養殖方式,將這個豬崽的夭折率,控制在百分之五以內,甚至更低。”
“所以您懂我的意思嗎”
趙金良都快要聽懵了。
他按照葉青給的數據,自己心里默默算了一下。
哪怕按照最低的標準,如果一頭母豬一年真能產兩次崽,一次產十頭豬仔,
那他們農場靠著那八十頭母豬,一年就能產一千六百頭幼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