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我也跟趙團長提了這事兒,他計劃明年養一萬到一萬五千頭生豬,這么多豬仔,供應站那邊能一半就算不錯了,剩下的肯定得從別的地方想辦法,到時候我和農場那邊協商,給勻上幾十頭給咱們屯里,應該不是什么大問題。”
“另外,咱們自己屯子里還有兩頭母豬呢,半個月前我不是讓公社那邊趕來了一頭公豬嗎,估摸著母豬這會兒已經揣上崽了,開春前后肯定就能生產。”
伍永兵聽得眼睛都亮了。
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葉青說的前半部分。
如果能搭上部隊農場這趟便車,那肯定是再穩妥沒有了,供應站那邊缺哪邊的豬仔,都不敢漏掉青山農場的份,絕對會盡最大的努力去滿足部隊方面的需求,所以葉青說的勻給靠山屯的那幾十頭生豬肯定是沒得跑了。
至于葉青提到的自家生產大隊的那兩頭母豬揣崽的事兒,伍永兵卻是壓根沒往心里去。
也不是他故意不上心,實在是屯子里這兩頭母豬的情況,他比誰都清楚。
那兩頭母豬,本來就是七八年前老支書從供應站那邊撿漏得來的,當時母豬瘦津津根本沒幾個生產隊想要,于是老支書就找人走了點后門,花低價給弄回來了。
許是之前虧空得厲害,這兩頭母豬身體就一直不怎么健康,到屯子里之后,
愣是精心喂養了兩三年才開懷。
但就算是能生產了,也跟尋常的健康母豬不一樣,這兩頭母豬一年能順利揣一回崽就算不錯了,而且一次生產也頂多就是產個四五頭,生下來的幼崽成活率連一半都不到。
所以這兩頭母豬產仔這事兒,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伍永兵完全沒把葉青那話當回事。
伍永兵為什么對自家屯子里這兩頭母豬這么不上心,葉青心里面肯定有數,但她也不多解釋,反正到明年母豬生產的時候就能知道了,這會兒她說得再信誓旦旦,也是口說無憑,伍永兵未必會信。
她只提她這邊的要求,擴建豬圈,起碼要能容納下百頭生豬的大小。
她這個要求一提,差點沒讓伍永兵給嗆著了。
“奪大”伍永兵眼睛瞪得溜圓,看葉青的眼神儼然如同看熊孩子差不多。
現在可是計劃經濟時代,哪里是屯子里想養多少豬就能養的那不是都得聽從上級部門的指揮調度百頭生豬的規模,那可是等同于一個小型養殖場了,能是靠山屯想建就能建的嗎
葉青可不是在信口開河,她目光灼灼盯著伍永兵,非常肯定地說道
“叔,我可沒跟您開玩笑。”
“我已經看過了,河灘那邊荒地寬闊得很,豬圈擴大點完全不會有什么影響,明年除了養生豬,咱們屯子里完全可以再買回來幾頭母豬,這樣一來,咱們屯子里以后生豬的數量,就不用再以來供應站那邊了。”
“這個科學養殖技術,早兩個月前我和趙玉良趙團長就已經在縣里面做過匯報了,等部隊農場那批生豬出欄,最后的數據就會統計并匯總上去。”
“我給您保證,這個技術明年肯定會大力推廣,到時候各個國營農場,部隊農場還有相關工廠,只要是大規模養殖生豬的單位,絕對都會爭相嘗試。”
“所以咱們屯子,一定要在技術推廣之前搶占先機,您這邊得去找公社賴書記幫忙,以咱們生產大隊的集體名義,給縣里面遞交申請試試,看看能不能給咱們屯子里申請一個小型養殖場的試點名額。”
“如果審批能通過,咱們村養豬就等于過了明路,養幾百頭豬完全是名正言順,誰來挑刺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