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室的大屏幕前頭站著許多人,有中國選手也有外國選手,靜等成績。
從雙手觸及計時器到出分,有一個幾秒鐘的延遲過程,人類信賴的電子產品并不全能,需要一個反應階段。
就在這個階段里,蕭行的表情同樣不容樂觀。
有些乏力,姚冬最后抵達的雙手觸壁有一些沒跟上。原因當然是因為他臨時更改了熟悉的游泳節奏,用多一次擺臂去爭取和約翰遜抗衡的機會。這一點毋庸置疑是正確的,約翰遜出水那一下子非常猛,姚冬隨機應變,這種做法沒錯。
但問題就在于,他平時沒有游過21下,在20下之后他的比賽就應該結束了。21下之后他到底和池壁還有多遠,是30厘米,還是20厘米,在水中時姚冬無法把握,這就造成了一個游泳運動員非常常見的問題,觸發力度。
曾經在國際賽事上有這種情況,選手明明第一位觸發了,但觸板并沒有給出相應的第一反饋,從而失去了得來不易的金牌。觸板的反應壓力在1千克到2千克之間,絕對不會超過3千克,按理說正常速度下是不會發生這樣的科技失誤。
但凡事都沒有絕對。
當最后一次擺臂不足以足夠的速度,而運動員又預判失誤,不選擇增添一次劃水而是選擇利用慣性觸壁,它就發生了。
能發現姚冬出現失誤的人有蕭行和羅銳,以及留在北京的蝶泳技術教練郭文康。一個憑借的是對姚冬的熟悉,一個憑借的是成千上萬次的帶隊參賽經驗,一個憑借對蝶泳技術的通透了解。在其余的人歡呼時,他們的腦袋上仿佛停著一把劍。
而整個事件的中心,姚冬本人,在出水的一剎那就后悔了。
他在戰略上的調整正確,但是戰術上還要精進。最后一下后勁兒有些不足,這就有可能導致指尖和觸板接觸的第一時間沒到觸發壓力,就算馬上他慣性推動身體向前可以出分,但那01秒的差距萬一出現,現在已經無法彌補。
為什么自己腦袋一懵就只劃了21次水呢,為什么沒有再多劃1次呢都已經到了岸邊了,為什么反應不過來,采取了保守的滑行
專業問題上升到情緒當中,異常難受,姚冬只聽得周圍歡呼鼓掌,心里并未跟著激動起來。
直到出分的剎那。
22秒89,兩個并列第一。
姚冬和約翰遜的成績一樣,只不過按照拼音順序的關系,姚冬在上頭,約翰遜在下頭。而第三名則是本杰明。由于游泳比賽沒有加試的特殊性和賽制,當雙人并列成績時,下位不補牌子而是跳過,獲獎人數只收錄前三,所以姚冬和約翰遜都是金牌,本杰明只能是銅牌,男子50米蝶泳的銀牌被空了出來。
“是金牌金牌本次杭州大學生世界錦標賽中我國第一塊男子蝶泳金牌誕生了,在女子蝶泳斬獲3金之后男子終于拿到了金牌這是歷史性的成績,也是本次比賽的重大突破”
“能夠追平約翰遜,姚冬選手在今
晚為我們創造了奇跡,也為我們展示了什么叫永不言棄”
“魏春歌教練,您覺得姚冬選手剛剛的表現怎么樣約翰遜的這個成績比他在奧運會創造的成績慢了05秒,這是不是和他近期的頻繁比賽有關呢”
魏春歌從比賽結束到現在都沒吭聲,因為心里一直犯嘀咕,在不了解姚冬的動作的情況下誰也說不好姚冬的滑行能產生什么樣的后果。“這個可能有關,約翰遜現在應該處于疲軟期,但是不能否認咱們在這方面的優秀。姚冬他的表現確實非常可圈可點,我認為未來可期。”
“如果沒有意外,姚冬會在接下來的全國冠軍賽中遇上國家隊的老將吳慶川,國內的50米蝶泳記錄保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