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生活氛圍會是什么樣的
是因循守舊是暗流洶涌是新舊沖突
不論哪一種情況,或應了渾水摸魚,或是風浪越大魚越貴,想一想就有很多樂趣。
于是,她的書桌上出現了有意思的一幕。
左側是邊沁、密爾父子等教育功利主義者關于反對教會把持教育,呼吁實用性教學的論集。
右側則是疊放著一本本厚重的拉丁文神學書。
想要進入劍橋,要搞清楚它的錄取標準。
最按部就班的方式是在學齡期進入英格蘭的公學讀書。等公學畢業后,部分學生能被牛劍錄取。
顯然,布蘭度走不了常規路線。
穿越來此的兩年內不宜就讀公學,只能靠自主學習。以進入劍橋為目標,少不了有針對性的準備。
根據調查,牛劍兩校雖然都被古典學科占據了主流,但在傾向上也有所不同。
牛津傾向于古典文學、亞里士多德哲學以及充斥陳腐氣息的中世紀邏輯學。
劍橋給了數學重視,但重視的是百余年前過時的數學理論,而其他自然科學甚至都沒被列入考試課程。
另外,學院制讓牛劍兩校沒有統一招生考試。對于錄取哪些學生,每個學院的考察標準迥異。
布蘭度已經圈定了備考幾個學院。
比如像是劍橋大學的國王學院,一開始就被排除在她的選擇名單之外,因為它的招生門檻是非伊頓公學畢業生不要。
通過紙面資料與他人講述所獲知的現狀到底隔了一層。
很有必要實地觀察一番,就算學院內部不對外人開放,也要到劍橋鎮近距離感受。
過去的幾百年,每逢九月秋至,劍橋鎮會舉辦斯圖爾橋年市。
規模很大,一度成為英國同類自由市場中的佼佼者,更吸引了來自歐洲大陸的商販紛紛聚集。
賣什么的都有,例如食材、布匹、酒類、馬匹等等。后來越辦越熱鬧,把各類表演團體也吸引來此現場演出。
有傳聞,牛頓在斯圖爾橋年市買到了他的多棱鏡。
約翰班揚所著的天路歷程中,名利場的原型就是劍橋鎮的這個年市。
劍橋部分師生會參與到年市買賣中,或賣蠟燭或賣書籍以及其他貨物。
布蘭度在上輩子沒有見過斯圖爾橋年市。
它在工業化浪潮中沒落,于1934年等來被徹底取締的命運,徒留「蒜街」這條街名作為曾經存在的痕跡。1
得知這個世界有相同的劍橋年市,她決定等之后要去瞧瞧。
在年市期間,不難接觸出來擺攤的劍橋師生,從而了解一些學院內幕。
僅有充分的考學計劃還不夠,更重要的是日常能夠付諸行動。
比如今夜聚餐結束,她沒有立刻休息。
洗完澡,取出牛頓以拉丁文撰寫的原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念了起來,朗讀出聲的那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