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這個世界的劍橋現有18個學院,比上輩子同時段多了一個學院。
布蘭度觀察了杰克學院的外圍。
它的建筑別具一格,主要體現在墻體上。沒有完全采用同色磚塊,而使用部分異色磚塊。
整體是淺灰磚墻,其中夾雜了部分紅磚與黑磚,異色磚塊拼出了古怪圖案。
遠遠看去,宛如在灰布上錯落繪制了紅黑雙色的涂鴉。
涂鴉形狀不一,似深海旋渦,似宇宙星空,還有扭曲不能辨識的植物。
為什么要這樣修建
僅從外界傳言,是出資者杰克有錢任性。或許還有隱藏原因,不為外人所知。
對此,布蘭度有點好奇。在她的待選學院名單上,把杰克學院列在了第一位。
這次劍橋之行,對她來說有兩件正經事要完成。
一來為考學做準備,打聽觀察各學院的情況。
二來找個合適的出版商,把最近完稿的海濱游記、斯卡伯勒鎮旅行指南投出去。
“小班納特先生,我發現了一件事。”
于連走了十幾條街,看到學院建筑物上懸掛的校徽。
“劍橋大學的校徽是四頭獅子與一本書,您知道它是什么時候設計的嗎”
布蘭度打聽過,“是16世紀70年代。”
于連“居然是同一時間段”
所謂同一個時間段,是指劍橋鎮與劍橋大學的徽章是同期設計的。
這就是問題所在。
劍橋大學在十三世紀初成立。
成立了三百多年,它要設計徽章時,歐洲誰人不知劍橋大學。
劍橋鎮的徽章圖案也是同一時期設計。
小鎮最出名的是這片土地上的大學,但鎮徽上居然沒有劍橋大學的一縷影子。反之,亦然。
“看來那些流言不是憑空捏造。”
于連在法國時聽過一些大學相關傳聞,“鳩占鵲巢,劍橋大學與劍橋鎮的關系不睦。”
布蘭度點了點頭,指向前方的國王學院。“看到那些國王學院的建筑了嗎”
于連“從建筑風格與墻體成色來看,是近幾年新造的。”
布蘭度“對,就是新造的,原本是鎮民的老別墅。前幾年,國王學院擴張地皮,讓老教區的鎮民向郊外搬家。大學擴建,鎮民退讓。你覺得在八百多年里發生的次數會少嗎”
是先有劍橋鎮,后來才成立了劍橋大學。
上輩子,布蘭度前往劍橋參觀時,劍橋郡與劍橋大學的關系友好融洽,互惠互利。
翻一翻史書卻能看到在進入現代之前,兩者在歷史上的火藥味之濃。
如今,正處在大學與小鎮的沖突階段。
布蘭度事前做過調查,劍橋鎮民在許多方面不得不對大學進行退讓,搬遷就是其中之一。
從十四世紀起,劍橋鎮的度量衡由劍橋大學高層做決定。
鎮民怎么賣奶油也會被大學管制,不能按重量售賣,必須按英寸售賣。1
最叫人厭惡的是越級執法。
從十四世紀就有法律明文規定,劍橋大學有獨立的執法體系。校警能逮捕當地人,但鎮上的治安機構無權管轄校方人員。
毫無疑問,劍橋大學給劍橋鎮帶來了經濟文化利益,但更不能否認鎮民在此過程中的犧牲、容忍與退讓。
再過上一兩百年,兩者能握手言和。那一天卻不是今天。
布蘭度與于連說著話。
一隊年輕人穿著校袍,胸前佩戴了某個徽章,持劍從前方橫街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