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er35
黃昏,日暮四合。
布蘭度沒有著急離開。
先將屋內的可疑痕跡清除,再把外套與鞋子上的灰土拭去。
又取出鏡子、梳子與手帕,簡單整理頭發,擦去面部浮灰。
最后換上新手套,拎起作案工具箱與手提舊包離開222號。
任誰也看不出她剛剛發掘到一大筆價值不菲的珠寶。從體態到神色,不見她有一絲興奮、緊張或喜悅。
事實上,布蘭度正在嚴肅認真思考。
這筆珠寶要怎么處理
俗話說,掘寶不易,銷贓更難。讓一筆來歷不明的珠寶“洗白上岸”,很考驗人的手段與耐心。
顯然,立刻不加掩飾地批量出手珠寶,那是一種非常愚蠢的行為。
挖到的不是珠寶原料,而是制作好的成品。
英國王室已經更迭。
從制作珠寶的16世紀都鐸王朝晚期、17世紀斯圖亞特王朝早期,變為了如今的19世紀漢諾威王朝。
兩三百年前過去了,但無法保證這批寶藏的知情者已經死絕。
是否會有人認出珠寶,那一點也不重要。
珠寶總會流通,當它們藏于222號之下,布蘭度就是合法持有者。
問題在于布蘭度對珠寶的來龍去脈知之甚少。
如果她清楚事情的發展內情,自然成竹在胸。能針對性地編造寶藏的流通經過,而不會出紕漏。
上輩子,齊普賽街的寶藏被挖出來后一直無人認領,是無主之物。
然而,不能理所當然地認為在這個世界宣布發現地下珠寶也會安然無事。珠寶被挖出的時間提前了,說不定有隱藏的危機尚未消除。
就以老婦人的針線活來說,這套藏寶書引發的尋寶死亡人數已知有四人。
讓杜邦、沃德、歐文與哈羅德,他們主動或被動牽扯了進去。
齊普賽街222號的地下珠寶,與這套書指向的寶藏相關嗎
從時間線來看。齊普賽街的珠寶是在17世紀被埋,一直沒有被取出,而“針線書”刊印于18世紀。
再從地理位置看,“針線街上的老婦人”指代的英格蘭銀行,距離齊普賽街222號步行只需15分鐘。
由此看來,五五之數。
能懷疑兩者相關,但又沒有充分證據。
還原一下
a知道齊普賽街的內情,他一直沒有取出珠寶。
一百年后,b知道了,但也沒有來取,反而將地址寫成密碼編入了一套書中。
這套系列書的具體數目未知,至少有兩本。
其中一本流入法國被讓杜邦獲得;一本被放在劍橋杰克學院圖書館,被人以秘密交換情報方式取走。
不過,這樣復雜的取寶流程只針對挖出一大罐珠寶,它值得嗎
價值連
城的珠寶,確實會吸引很多人不斷探尋。
布蘭度不否認錢財動人心,卻難免覺得如此輕松省略過程,直奔老太太的針線活的謎底,是不是過于簡單了
實情如何,只有看到寶藏書才能做出更進一步的判斷。
一周前,布蘭度與西格再次接頭。
很遺憾,西格那一邊沒有突破性進展。
他先前往法蘭西的濃情蜜意雜志社,以誠動人,見到了撰寫“杜邦先生與他的情人”美文的供稿人杰西卡波佩爾小姐。
根據波佩爾小姐的說辭,她確實參考了讓杜邦兇殺案寫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