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那只假手仿佛成了她身體的一部分,取代了真實的右手。
“踏踏踏”
由遠及近的腳步聲響起,有人靠近洞穴。
高普格尼不等蘇珊發問,說“你真的該走了,找你的人來了。”
這次不給蘇珊說話的機會,把她趕到了洞口邊。“去吧”
蘇珊沒能反抗,直接被推出了洞。
“蘇珊小姐”
布蘭度看到了出現在塌方點的蘇珊。
不等詢問,只見蘇珊身后的洞口冒出火光。
布蘭度迅速將人拉到一旁。目光掃過洞口,卻看到了令她震驚的一幕。
洞內,高普格尼全身干癟,沒有火油等助燃物的氣味出現。
不知怎么回事,他整個人
居然在瞬間燃燒了起來,幾秒就被烈火包圍。
火光里,他似哭似笑。
古怪的聲調斷斷續續響起,“身為老鼠,就不要妄圖變成刺猬。身為臭蟲,怎么可能進化為毒蝎。報應,一切都是報應。”
很快,僅僅半分鐘,高普格尼化成了一地焦炭。
1830年,3月17日。
倫敦又是陰云密布的一天。
埃里克用一個月養成了一個新習慣。
每日早餐后,倫敦市面上的所有報刊。以及每日一問「梧桐樹咖啡館」有無收到給幽靈先生的信
今天也不例外,他先讀報再去問信,得到的結果讓他的心情與天氣相似。
一切還是老樣子,沒有一份報刊登載了b先生的回復,他也沒有接到b先生的回信。
一月下旬,埃里克去泰晤士報刊登加密尋人廣告。
如今,這份報紙不僅在倫敦發行,也在英國其他地區轉銷。
廣告位需要提前預約,他能搶到的最近日期在2月14日。位置不佳,只能縮在角落中。
先登了再說。
大致內容希望能與b先生結識,期待兩人更進一步交流。給出了一個收信地址,倫敦西區「梧桐樹咖啡館」,先生收。
埃里克必然不會只登一次尋人廣告,把此后一個月內能預定的廣告位都約上了。
即使b先生不在倫敦,以泰晤士報的流通速度,二十多天足以傳至鄉間。
算一算時間。
如果b先生沒有離開英國,最遲三月初應能看到尋人啟事。
如果他愿意給出回應,最遲三月中下旬,收信點就該有來信了。
另外,也存在其他可能性。
b先生也許不愿意直接寄信回應,而是繼續在報紙廣告欄給出謎題,這也符合他喜歡捉迷藏的性格。
令人失落,信與廣告欄皆無消息。
埃里克不免多想其中原因。
最正常的理由,b先生不在英國,說不定去了歐洲大陸,或者橫渡大西洋去了美洲。
那樣的話,礙于距離阻隔,讓他無法在2月中旬獲取泰晤士報,就沒看到尋人內容。
最悲觀的理由,b先生發生了不測。
埃里克一想到這個可能性,即刻把它掃出了腦海。
不可能絕無可能世上怎么可能發生這種悲劇。
比起這種極端恐怖假設,寧愿選擇是b先生沒有立刻回應他。
或許是近期很忙,抽不出時間看報或回信;或是故意捉弄他,要鍛煉他的耐心。
隨著尋人廣告刊登的時間越長,埃里克每天都要來一遍胡思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