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某些知識成為常識認知,反而會限制假想力。
當見過了月球、火星、太陽系的真實照片,主觀上就不會把那里描繪成與地球相似的生態世界。
這就是“代溝”。
布蘭度不會因此嘲諷如今的天文學家們,反而心生羨慕。
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多么奇妙又偉大,是如今的幻想才推動了將來的科技進步。
當然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實驗也有很多,比如俱樂部里正在說的巴黎遠郊火焰召喚術。
保羅給不知情的會員們介紹了具體情況。
aaadquo博士霍爾丹在巴黎空曠的郊野,用稻草布置出了一個精妙的巨大五芒星陣。五個角上分布著不同的數學幾何圖形。
12月15日,夜間23:30,他帶領團隊在稻草堆上澆上助燃劑,在零點到來時點火。這一把火持續燒了一個小時,或許不久的將來就會傳來好消息。55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俱樂部許多人紛紛點頭。
顯然,如今人們對外星文明持樂觀態度,而不是后來的外星入侵論。
一個人感嘆“有生之年,我也許能等來天狼星的朋友,見證米克羅梅加斯成真。”
另一個人說“哦不。米克羅梅加斯太高了,我可不想變成小矮人。”
布蘭度還好,這本書她在這學期剛剛看過,不至于像個傻子一樣壓根不知人們在聊點什么。
米克羅梅加斯是伏爾泰寫的。
她必須承認,之所以會讀這本書只是因為作者的名氣加持,否則也不會在圖書館眾多藏書中選擇了它。
概括地說,此書寫了兩個外星人來到地球的故事。
一個是天狼星人米克羅梅加斯,非常高,身高約四五千米。
另一個是土星人,他就矮了些,不到兩千米。
兩個外星人到了地球,宛如進入了小人國。
布蘭度看了這本書,它的宇宙科幻部分較少,而更多是關于社會認知、哲學觀點的思辨。
身在1830年,它時卻不能說它不是科幻作品。
伏爾泰筆下這個故事的結尾,兩個外星人是離開地球了。
米克羅梅加斯留下一本書作為禮物送給人類,說里面寫了宇宙的真相。
當巴黎科學院眾人打開它時卻發現書頁全是白紙,一個字也看不見。
布蘭度想著故事劇情,天外來客給出的是無字天書,這何嘗不是對宇宙認知的一種解讀。
不過,此刻俱樂部說的不是伏爾泰書中側重的哲學問題,而是談著是否真的會遇上地外來客。
有人說“我支持威廉爵士的火星暗海論。”
布蘭度默默翻譯,這里說的就是剛剛提到的天王星發現者威廉赫歇爾。
上個世紀,威廉赫歇爾用望遠鏡觀察火星,看到星球表面明暗不一的模糊景象。
他提出了一個觀點,明亮區域是陸地,陰暗區域是海洋。火星與地球說不定有相似的生態結構,換句話說就是存在火星人。
也
有人講“我還是支持月球人先來找我們。開普勒夢里的場景說不定是真的。還有顱相星游記,坐著氣球登月后,發現了古埃及的后裔。”
布蘭度
很好,漸漸步入知識盲區了。
開普勒在十七世紀,創作了夢,說的是在夢里飛往月球,從另一個星球視角認知宇宙的故事。
對,就是那個搞出了開普勒三大定律的開普勒。
布蘭度沒看過夢,只知道大概。
書中,月球總是面向地球的那一面叫做薩勃伏爾伐,背對地球的一面叫做普拉伏爾伐。
這兩者永不相見,而地球人被月球人叫做“伏爾伐”。
月球人似乎在月食、日食之際,有特殊力量穿梭在地月之間。
至于顱相星游記,聽名字就知道是近年的新書。
近年,歐洲興起了顱相學。簡單地說,是看一看腦袋的模樣就知道這個人的品性。這書的內容,她是真的只字不知。
接下去,俱樂部成員的討論越來越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