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er73
安妮沒在巴黎繼續逗留。
期待不已的火星人見面只給她帶來幻想破滅,自認交心的筆友過度隱瞞身份又給她帶來驚悚猜測,一波接一波沖擊讓她選擇返回英國。
不是逃回家里做母親的乖女兒,而是經此一事正式向母親提出要求,她要從頭學起掌控德包爾家。
假如母親堅持不同意,那就要請出父親的遺囑了。
當安妮滿十八歲就有了財產支配權,不再受德包爾夫人的監護管理。
今年三月起,安妮實打實地滿十九歲了。
她本來只想簡簡單單地觀測星星,可才發現理想中的歲月靜好必須身處堅固堡壘之內才能實現。
母親的方案是讓她找個權貴嫁了,這不是她想走的路。
幸運也不會每次都眷顧她,這次剛好躲過一個別有用心的“梅杰”,將來還能躲過第二個嗎
既然如此,只能學習讓自己成為自己的堅實后盾了。
有人走,有人留。
布蘭度沒有立刻返回劍橋。
假期余額還剩十天,既然參加了“火星人精神體”見面會,她必是要留下一些感想。
4月5日,引起萬眾矚目的火星人見面會過后,誰的獲利最多
首先,排除天文從業者。
這群人最初有多期待,一天過后就有多失望。
最利好的是巴黎傳媒出版業。
在查理十世被趕下臺后,由他制定的變態嚴苛新聞審查制度終于被取消。
現在,法國出版業重獲自由。
盡管報紙也不是什么新聞都敢寫都能寫,但再也不是提一句“拿破侖”、“大革命”就會被抓進去關幾天。
火星人見面會,是今年至今為止巴黎最有噱頭的新聞。
不論它辦得順利與否,它的新聞素材夠各方面蹭一波熱度。
從各個角度分析評論,火星標記、下棋對弈、金屬熔化、宇宙精神元素等等,再加上人們持有質疑說、中立派、支持說等不同看法,可謂巴黎新聞大舞臺,你有文章都能來。
隔壁倫敦也不落后于人。
布蘭度瞧見了眼熟的泰晤士報記者來到巴黎。
打聽了他們的報道角度,與其看虛假的火星人vs機器人,不如看真實的牛津劍橋泰晤士河船賽。
這是準備提前兩個月預熱,為今年的兩校船賽做廣告,把踩一捧一玩得非常絲滑。
既然如此,她也不如火上澆油。
說得好聽點,是揭穿火星精神體的偽科學,也為兩校船賽的廣告詞出一份力。
讓金屬“鎵”的基本特性公之于眾,大眾能不再迷信火星力量熔化金屬。
先找人代跑一趟,去倫敦把于連找來。
多爾森,火星人精神體的發言人,他自稱曾經是伐木工且來自維里埃小城。
維里埃是于連的家鄉,而伐木工的工作與于連家的祖傳木匠活有著密切聯系。
于連很可能了解多爾森的真實過往,這也能是一個突破口。
然后就要找鎵的化合物,這就頗有難度了。
鎵是稀有金屬,它在自然界中很少單獨存在,通常會形成化合物,而多數從鋁土礦、鋅礦中提取。
在這個時代,絕大多數人沒有認識到“鎵”的存在。
布蘭度敢大膽推測,極可能有很小一撮人遇見過這種神奇金屬。
或是接觸過純鎵,或是觸碰過它的化合物,但沒有用現代化學的觀念來研究分析鎵。
布蘭度說起推測,“既然多爾森能找到流動的銀白色神奇金屬,我認為黑市里95出現過這種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