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er77
尤瑟夫子爵的驚魂“火星兩夜游”
超級騙子多爾森將被判處終身監禁或被絞死
1831巴黎春季大戲,火星騙局被識破,新元素artis現世
從火星人鬧劇與發現“奇銀”,帶你走進真實的科學
驚爆一個英國劍橋人,在巴黎科學界攪風攪雨的日子
巴黎天文臺的“救世主bb”不為人知的秘事一二三
布蘭度班納特,冉冉升起的科學界新星,說最喜歡
四月中旬,隨著火星騙子的落網,巴黎天文臺危機解除后,各種后續新聞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了。
先有對受害者尤瑟夫等人的采訪,也有對唯一存活的罪犯多爾森的判決跟蹤播報,更有對本次騙局識破者的報道。
短短一周,布蘭度爆紅巴黎,“劍橋來的班納特”開始廣為認知。
由她在巴黎天文臺實驗室內提煉出的特殊金屬,作為又一個首次出現在科學界的新元素,迅速進入大眾視野。
這個年代的歐洲,新發現層出不窮,新發明更是迅速迭代。
各種理論混戰,神學與自然科學的邊界仍然模糊,很難樹立絕對的權威。
一般情況下,有新元素被發現了,是會引起關注,但不至于每次都被鋪天蓋地式報道。
除非這個新元素有非常特殊的“能力”,尤其是能引發經濟價值。
如今,新金屬artis尚未被發現其經濟價值。
對于它的研究還在非常初級的階段,僅僅測定了它的莫氏硬度值,熔點、沸點與密度。
與以往不同,這一回從巴黎到倫敦,各大報紙的頭版居然都刊登了“新金屬artis”的現世。
不必說什么懂的都懂,而是幾乎連報童都知道為什么,這與火星騙局的熱度脫不開關系。
真假火星人的熱度,各大報刊不可能不蹭。
想當初,火星力量展示會在法國王國舉辦,火星人來了的消息是一夜傳遍巴黎。
盡管在4月4日展示會結束后,對精神體阿瑞斯的看法是從萬眾期待變為對其真假性提出質疑,但誰也沒想到情勢會急轉直下。
尤瑟夫子爵七人被謀殺未遂,巴黎天文臺差點挨一波炸彈導致坍塌。
市面上,還沒有敢這樣編。
要不怎么說藝術是源于生活,但現實比藝術更離譜。
這種一波三折、險象環生的大熱鬧,哪家報刊不喜歡
哪怕不放在頭版頭條,也要在副刊里寫一兩篇相關文章。
就此,各方出來發聲。
比如路易腓力普國王率先表態,感謝有人識破火星騙局,避免了巴黎發生大規模人員傷亡。
法國歡迎各種人才,也期待班納特先生有朝一日加入法蘭西學會。
布蘭度對此只給了一句回應“謝謝”。
更多沒有了。
她就是平平無奇的劍橋大一學生,沒想過一腳踏入法國權威學術機構,接下來是安安分分回校讀書。
在巴黎的第二周,她每天醒來,被一堆新送來的請柬與拜訪貼淹沒。
幸而現在沒有便攜照相機,也沒有互聯網。熱點人物走在路上,不至于被偷拍個不停。
布蘭度選擇參加了兩場以科學家為主場的沙龍,領略了巴黎不同于英國的學術風格。
然后沒去舞會,而是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包括地下廢棄礦道里轉悠。
沒有忘記自己的紀實文學事業從哪里出發的。
「托尼」游記還要繼續,走到哪里都順手寫一本旅游指南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