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說罷合上抽屜,撣撣衣服上的藥渣,陪賀岱岳上老院子找楊桂平。
村長大小是個干部,楊桂平負責處理村里的各種事物,平常不用下地,老院子的兩間空房是村委的辦公場所,褚歸他們到時,楊桂平跟王支書幾人正在議事。
“褚醫生怎么來了,有什么事嗎”
楊桂平默認賀岱岳是給褚歸帶路的,二人一向焦不離孟孟不離焦,他們早習慣了。
楊桂平倒了兩杯水,切段的竹葉心沉沉浮浮,自從褚歸說了竹葉心的功效,村里便流行起了喝竹葉心茶,味道清清淡淡的,比喝白水強。
褚歸放下茶杯,說了句不嫌麻煩的話可以挖點山上的茅草根和竹葉心一塊煎水,隨后側身讓賀岱岳近前“不是我,是岱岳有件事想和你們商量。”
眾人的抬著視線上移,納悶地看向賀岱岳,他能有啥事商量
口頭的言語難以具備說服力,賀岱岳弄了一份計劃書,文字結合他畫的簡圖,好使楊桂平他們理解。
建養殖場的地方賀岱岳選中了一處山腳,平地建豬舍,沿山圍一圈籬笆養雞,他甚至考慮到了豬種的問題,整份計劃書完整度極高,基本上只要村委通過,便能直接著手實行。
養雞生蛋養豬吃肉的愿景自然令人稀罕,楊桂平聽完賀岱岳的講述,惋惜地遞回了他的計劃書“岳娃子,你的想法是好的,不過建養殖場還是莫提了。”
村里人誰不饞肉是他們不想建養殖場嗎不是,是他們不敢
要豬長膘,單喂豬草是不行的,得配糧食,按賀岱岳所說的規模,一年投進去的糧食不是個小數目。若順利養肥了,回報將遠超付出。
但順利,恰恰是最難的達成的。
豬和人一樣會生病,其中豬瘟更是令人談之色變,楊桂平提起往事“五幾年那會兒,隔壁公社有幾個村聯合辦了個養豬場,大大小小加起來近百頭豬。一頭豬打兩百斤算,十頭豬兩千斤,一百頭豬兩萬斤,饞人不饞人”
楊桂平沖王支書他們仰仰頭,得到饞人的回應后接著往下說“公社組織大隊長去參觀,我跟著瞧了瞧,滿圈的豬,那才叫一個愛人,本來是要在我們公社推廣的。結果沒過幾天,哦豁,一場豬瘟全死完了。大的小的,一個不剩。”
推廣養豬場的事不了了之,楊桂平攤手,賀岱岳該明白他為啥不同意建養殖場了吧。村里養的幾頭豬全是東家西家分散開的,即使害了病,也不怕被一窩端了。
“豬瘟屬于偶然現象,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是能避免的。”賀岱岳明白楊桂平的顧慮,世上不存在沒有一丁點風險的事,這并非放棄的理由。
“避免你能保證一次都不發生嗎萬一出了事怎么辦”楊桂平故意加重了語氣,試圖勸退賀岱岳,失敗的后果賀岱岳承擔不起。
踏踏實實的多好,干嘛要以身犯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