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著一聲激動的郭書記來了,楊桂平等人忙迎了上去,看著烏泱泱的人群,以及鄉親們淳樸的面容,郭書記加深了笑意,和煦地握上楊桂平伸來的手。他討厭的是不切實際的逢場作戲,而非鄉親們發自內心的熱情。
楊桂平見過郭書記許
多次了,但之前見面均是公社開會,他在下面聽,郭書記在上面講,性質完全不一樣。
褚歸沒在村口挨凍,他整理了藥材,瞅著時間點不慌不慌地前往養殖場。郭書記是個不拘小節的實干家,他說了不搞排場,太隆重反而有違他的初衷。
養殖場修了幾個月,禇歸鮮少往這邊來過,原本長著蕁麻的荒地搖身一變,成了村里最氣派的建筑,灰石墻,褐瓦頂,四面采光的窗戶,內部修著兩排整齊的小隔間,高度大概到人的腰部。
褚歸繞到養殖場背面,排污的溝渠嚴嚴實實地蓋著石板,連著坡度平緩的后山,賀岱岳準備沿山圍設柵欄,供養雞用。
養殖場地勢稍高,褚歸轉悠完,看見楊桂平他們簇擁著郭書記來了。
“郭書記。”褚歸打了聲招呼,與賀岱岳的目光在空中交匯,他側過身,讓抬著門的賀代光幾人通過。
褚醫生也在。”郭書記笑著站到褚歸旁邊,一同見證楊三爺組織養殖場的落成儀式。
吉時將近,賀岱光拎著錘子叮叮咣咣的裝門,大門是走賀岱岳的關系,插隊請潘家舅舅做的,雙扇開合的大門寬一米八高兩米四,木材選的是櫸木,表面帶著天然的紋路。
潘二舅在門框做了雕飾,上了一層防腐的清漆,看著極具質感,倒不像是養殖場用的,而是什么富裕人家的大宅門。
郭書記問大門是誰的手藝,楊桂平答前進大隊潘家兄弟,郭書記哦了一聲,想來是聽過潘舅舅他們的名氣。
大門安裝完畢,右側的門牌覆著紅綢,楊桂平請郭書記替他們揭彩,郭書記擺擺手,表示楊桂平和王支書,一個是困山大隊的隊長,一個是困山大隊的支書,揭彩的光榮任務該由他們親手進行才是。
“沒有青山公社哪來的我們困山大隊,郭書記,請你幫我們揭彩吧。”楊桂平做了個請的手勢,郭書記為他們揭彩是榮耀,他和王支書豈能不識大體。
郭書記不再推辭,走到門牌下,右手拉住紅綢,負責放鞭炮的王成才點燃引線。鞭炮砰然炸響,郭書記使勁下拉紅綢,困山大隊合作養殖場顯露在眾人眼中。
褚歸帶頭鼓掌,掌聲雷動之間,所有人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養殖場建好了,他們要過上肉食富足的好日子了
郭書記回頭看養殖場的門牌,視線由上至下養殖場不是養豬場嗎
“賀岱岳。”郭書記不動聲色的壓下疑惑,“你辦的養殖場是如何規劃的”
“郭書記稍等。”賀岱岳拿出了他幾經完善的養殖場計劃書,“養殖場我劃分了兩個區域,前面養豬,后面養雞”
賀岱岳翻到養殖場的平面圖,為了讓郭書記更為直觀地感受,他一邊講述一邊領著郭書記進了養殖場。
郭書記認真聽著,時不時點點頭或者問問細節,他對養殖場內的小隔間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通常養豬的圈是做得比較大的,一個圈里少的養兩三頭、多的五六頭,而賀岱岳建的養殖場,隔間寬度不過一米寬,憋憋屈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