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老人家怎么都想不出合適的。
“要不加兩塊墊肩吧”陸月喬突然想到這個,提議道。
“墊肩”于奶奶抬頭,眼里帶著懵,“墊肩是啥”
陸月喬拿手比劃著“就是在肩膀上墊兩塊海綿沒有海綿,也許能用棉花,把衣服給架起來。”
“那鼓起來能好看嗎”劉奶奶不太能想象。
“做成貼合肩膀的形狀,現在衣服穿得厚,看不出來的。”陸月喬解釋道。
墊肩這種東西,陸月喬也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流行,在前世的時候,幾乎全身能墊的地方,都有相應的產品。
陸月喬的一堂姐很喜歡一個小明星,天天說他身材多好多好,后來大堂姐聽煩了,就說那都是墊出來的,有本事讓他把衣服脫了看看,氣得一堂姐中午沒吃下飯。
陸月喬還提了另一個建議“不做墊肩,做燈籠袖也行,燈籠袖最適合肩膀窄的人穿了。”
于奶奶覺得這個詞很新鮮,讓陸月喬仔細講講。
陸月喬就去臥室里拿了紙筆,給兩位老人家畫出大概的樣子。
燈籠袖上窄下寬,適合身材纖瘦的女孩子穿,肩膀上也能加點小褶皺。
陸月喬覺得這款式比墊肩更合適,但劉奶奶左右看了看,最后選的還是墊肩,縫在毛呢修身長裙里頭。
老人家覺著燈籠袖太花哨。
于奶奶卻寶貝似的把燈籠袖的草稿收了起來,說“我留著,給我喬喬做。”
她家喬喬穿什么都好看。
陸月喬沒想到自己還能多一件衣裳,臉上立刻溢滿了笑,眼睛彎成漂亮的月牙兒。
她抱著奶奶的胳膊嬌滴道“奶奶,那我要做一件綢面的燈籠袖襯衫,下身嘛,就配淡紫色的裙子,裙擺要大。奶奶,你說好不好”
于奶奶想了想,孫女好像還沒紫色的衣服
呢,
,
自家孫女夠白,穿著絕對亮眼。
“好,奶奶明兒就去給你扯布,幫你做。”
陸月喬更高興了,不過還懂得體貼老人家“不急不急,您的手藝精細,咱慢慢做,可別累到了。”
于奶奶樂得眼角都是笑紋。
劉奶奶在一旁看著,不由想到,怪不得這喬喬天天穿新衣裳呢,就這靈巧的模樣,抹了蜜的小嘴,要是托生在她家里頭,她也愿意給小姑娘把新衣服堆成山。
關鍵是長得俏啊,誰舍得讓她穿那灰撲撲黑溜溜的衣服,白白埋沒了這張臉
陸月喬的燈籠袖裙子沒能穿上,因為天氣太冷了,穿裙子簡直是自找罪受。
不過于奶奶給她織了件燈籠袖的毛衣開衫,用的米色線,背后用彩色毛線勾勒出一只抱著胡蘿卜的小兔子,這圖案是陸月喬畫的,特別俏皮可愛。
上學路上就再圍一條粉圍巾,把臉包裹的嚴嚴實實,就不怕亂吹的冷風了。
陸月喬把這衣裳穿到學校后,又是暗暗引起一波風潮。
毛衣誰家沒有啊,開衫誰家沒有啊,但都是穿起來緊繃繃的,誰能想到這種沒腰線寬松到臃腫的衣服,套在身上居然挺好看。
不少姑娘回到家后,都想要件一樣的,可是家里大人一聽到要用那么多毛線,還是米白色的,就沒幾個能答應。
一件衣服幾乎要用掉兩件毛衣的量,還是容易臟的白色,來年拆了都不好做新毛衣。
因此班上就沒幾個人能穿上這燈籠袖開衫。
舒思華算其中一個,陸月喬直接把圖紙給了她,方便她媽比照著看。
舒思華的母親在醫院工作,平時很忙,毛衣織得慢。
而班上第一個穿上同款毛衣的,不是別人,正是向來不差錢的唐玉珍。
要說正常一件開衫要用兩件毛衣的量,唐玉珍身上的,足足能抵四件。
燈籠袖其實很挑人,哪怕是正常肩寬,遇上不正的袖子版型,也容易顯胖。
更何況是唐玉珍這種本來就不瘦的,穿起來更是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