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村民住,就意味著糧食要交出去一部分,平時有什么好吃的也不敢拿出來,怕人家孩子吵著要。
更讓兩人頭疼的是,支書給她們分配的那戶人家,家里足足有五個兒子,還都沒成婚,小兒子還是個傻的。
這樣的家庭構成,哪個姑娘敢住進去那傻子要真做出什么,她們連說理的地方都沒有。
“實在沒有辦法的話,只能你們女知青吃點虧,大家湊湊錢,搭一間能住人的土房子,應該是能湊出來的。”顧淡月聽了半路,提議道。
搭房子是不便宜,但如果只是土坯,還是好幾個人湊湊的話,應該不成問題。
慕小瑩聞言嘆口氣“我們也這樣想過,但是知青點里除了我們,只剩下一個老知青了,那位女同志不愿意出錢搭房子。”
僅僅讓慕小瑩和韓雅君出這個錢,對她們而言,壓力又太大了。
“也就是說,你們那個知青點,只有二個女知青”顧淡月疑惑地皺起眉,這人數也太少了。
據她對下鄉知青的了解,一個大隊至少會接收六到八位女知青,因為城里的知青大多不會做農活,村民嫌棄他們干活慢,所以挑人時,都是先挑男知青。
但女知青也不能不要,幾批加在一起,絕不只有二個人。
慕小瑩答道“除了我們,還有別的女同志,不過她們都在村里成家了,還有兩位女知青,受不了下鄉的苦,跑走了。”
“跑走那不就成黑戶了”陸月喬語氣里染上驚訝。
慕小瑩正要點頭,旁邊一直沒說話的韓雅君突然開口“是支書說她們因為干農活太累,所以就跑了,真實情況我們也不了解。”
慕小瑩單純,聽到什么就信什么,韓雅君比她多長幾個心眼,剛到知青點,就察覺到不對勁。
男知青數量多,但面對兩個新來的年輕女同志,他們沒一個人上來搭話,知青點里唯一的女知青也有二十六歲了,生得十分普通,臉上有一塊巴掌大的胎記,看著有點嚇人。
最讓韓雅君覺得奇怪的,就是已經結婚的那些女知青。
早在下鄉前,她就知道有些女知青,為了能吃飽飯,選擇嫁給當地人,為此,家里長輩還特意叮囑過她,萬萬不能在大隊上找對象。
韓雅君這幾天觀察發現,嫁出去的女知青,她們所挑的對象都不太好,或是窮或是殘,嫁過去也吃不飽飯,照樣是下地干活賺工分。
這讓韓雅君心里繃緊一根弦,總覺得這個大隊有什么蹊蹺,這回來郵局,她特地往家里寄了信,想要父母疏通下關系,最好能換個下鄉點。
但她把這些想法深深藏在心底,沒向慕小瑩透露,慕小瑩完全藏不住事兒,心事全寫在臉上。
韓雅君準備等調動的事情成了,再和她通個氣,兩人一起走。
慕小瑩不知道這些,自然不會向別人提起,陸月喬和顧淡月也覺得其中有問題,但僅憑慕小瑩的話,分析不出個所以然來。
說話間,她們就走到供銷社的門口。
鎮上的供銷社不大,但是人流量卻不少,里面已經擠滿了人。
慕小瑩和韓雅君要買必需的日用品,哪怕人再多,也得硬著頭皮往里擠,陸月喬沒什么要買的,一看人這么多,就打退堂鼓了。
“小瑩姐姐,我和顧老師在外面等你們好了,里面太擠了。”
dquo”
顧淡月瞧著人不見了,開口向陸月喬問道。
陸月喬便把火車上的事情和盤托出,還說“小瑩姐姐和韓姐姐分配到的地方就是下謝村。”
聽到這個村名,顧淡月神情一凝,明顯想到了李京墨的案子。
陸月喬注意到顧淡月的神色,伸手握住顧淡月的手心,小聲安慰道“顧老師,你放心,晏哥一定會把李同志救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