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歹人家能在半空里轉起來,一轉就是四圈半,還是繞著水平軸豎直軸一起轉,擱別的攀巖運動員身上,能行么做夢去吧
唯一可能與裁判共情的,大概就是余曜本人了。
他掃了眼自己很久都沒有得到過的超低分數,不太滿意地動了動眼睫,就在引導人員的安排下重新回到了第二輪的候場室。
趙威明原本還想跟徒弟說兩句安慰話,問問他冷不冷,沒想到第二輪這么快就要開始了。
他忍不住跟身邊的簡書杰抱怨,“時間安排得也太緊張了。”
簡書杰卻很不以為然,“我覺得余曜應該也想很快開始吧。”
趙威明“啊”
簡書杰迫不及待地掃了眼裁判席上皺著眉頭的老搭檔趙正飛,想到老伙計一會可能會有的目瞪口呆,臉上嗓音里就都是雀躍。
“剛才只是小試牛刀,等著吧,接下來才是正菜”
簡書杰經過昨天一天的仔細觀察,早就發現了,余曜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小習慣。
他似乎很喜歡把不適應不習慣的高難動作都放在最前面,而且會先用低難度的方案嘗試一遍。
也就是說,相比較于成功率更高的正腳內轉跳躍,余曜自己心里應該很清楚,他并不太擅長于反腳外轉的跳法。
但大跳臺的規定,三輪要取不同方向最好成績的兩者加合,他又不得不跳。
所以才會選擇用1620來熟悉熟悉身手。
連國際頂尖賽場上都能拿高分的翻騰加轉體1620,在你眼里都只是個熱身方案,余曜,你到底給我們準備了怎么樣的驚喜
總不能是個1800吧
一想到這個可能,簡書杰就咧著嘴無聲笑開了。
不是,這誰能頂得住
國際上現在也沒多少人能完成1800啊
余曜要真的能跳得出來,別說奧運名額,就算是國那個向來只能被主辦方邀請參加的xga極限運動會,怕是都得千里迢迢地主動給他們華國的小運動員送邀請函。
簡書杰已經迫不及待就想要看到少年的第二輪出場。
裁判們也在第二輪摔得七扭八歪的選手表現面前,陸陸續續地對七號選手重拾了信心。
趙正飛甚至在想,余曜站不穩就站不穩算了,好歹也是個翻騰轉體1620呢,怎么著都能拿得出手。
不過,余曜的第二跳應該會是一個比較習慣的動作了吧,比如正腳內轉亦或者是正腳外轉說不定就能拿
到更高的分
趙正飛又灌了一口提神咖啡,因為趕飛機布滿紅血絲的眼珠子炯炯有神地盯著屏幕里的少年。
但讓他吃驚的是,少年依舊是右腳在前的準備姿勢。
還是反腳
好啊,這是不服輸,還要再嘗試一遍剛剛那個有瑕疵的1620
趙正飛和其他裁判們交換目光,都心滿意足地笑了起來。
賽場和直播間的觀眾們也在廣播再度通知預備時,下意識地屏住呼吸。
雪道頂端,冷風凜冽。
百米蜿蜒的雪路巔峰,余曜用力咬碎糖果,內心一絲波瀾也無。
正如簡書杰所想的那樣,第一跳已經讓他對自己能做到什么樣的程度有了充足的心理準備,那么第二跳,不過就是將真正的預期目標,原原本本施展出來的實際挑戰過程。
挑戰而已。
余曜最喜歡的就是挑戰和贏。
少年專注地望著眼前的雪道,在滑竿抬起的一瞬間,小跳一下,就放任自己如離弦的箭般沖了出去。
他從百米長的雪坡頂端出發。
速度越來越快。
沒有帶面罩的臉被陣陣小刀子似的冷風凌遲到生疼。
但余曜連呼吸都沒有急促一下。
少年從出發的那一剎那,就進入到一種可以被稱之為心馳神往的專注狀態。
滿腦子都是,自己該從雪板凌空的哪一個瞬間起跳,翻騰和轉體的最佳時間和位置高度,抓板的姿態與弧度,最后一個旋轉完成后該在哪個高度舒展關節,落地后該怎么姿態好看地重新站起來
無數念頭如數據流般瞬間劃過腦海又重歸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