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清名挑了挑眉,“都準備好了”
少年就揚唇點了下頭,“沒問題。”
兩人默契地相視一笑,一起對著控制室里的溫伊陽比劃了個可以開始的手勢。
溫伊陽深深吸了一口氣,就將鏡頭調轉回攀巖現場。
計航同時激動開腔,“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我是本次徒手攀巖的解說員計航,今天將由我為大家全程解說余曜和唐清名兩人攀登蝴蝶崖的全過程”
網友們早就知道余曜的教練、也即是野攀大神唐清名這次也要一起,倒也沒有多么意外。
倒是有些關注唐清名已久的戶外攀巖愛好者在彈幕里提出了疑問。
我沒記錯的話,蝴蝶崖上的線路只有唐清名自己首攀的那條難覓知音,他們兩個人是要上一條線
那萬一前面那個人失了手,另一個豈不是也要被撞下來
愛好者們疑惑地盯著屏幕,
然后就意外地看見,
余曜和唐清名居然分別站在了崖壁之下,中間隔著好大一段距離。
計航的回答也從麥克風里傳了出來。
“當然不是,”早有準備的解說員侃侃而談,“難覓知音線路,是由唐清名首攀并命名的,余曜之前領攀跟攀的也是這條。但在之前的訓練里,余曜反復確認過這條線路并不是很適合自己,所以就嘗試了新的路線。”
這樣的解釋很有說服力。
這倒是,唐清名官方身高181,余曜好像才170嘶,臂展都不一樣
可很快他們就意識到不對了。
不是,解說員在說什么,余曜自己開辟了新線路這次徒手攀巖也是走的自己的線路
這有什么問題嗎
有個外行的魚粉疑惑道,解說員不是說這條線更適合他嗎
這不是適不適合他的問題
提問的那個愛好者有點不知道怎么跟攀巖小白說。
余曜在室內人工墻是很強,但在野外絕對還是個新手。
一個新手,先跟攀再領攀,然后直接莽徒手攀巖也就算了。
現在居然又告訴我們,他還無師自通地給自己開辟了新線路就連徒手攀巖也用的是新線路
提問的愛好者整個人都不太好了。
計航就笑著替他解釋給網友們聽,“是的,天然崖壁不像人工巖壁,沒有同樣的顏色作為巖點標識。即使是已經有前人首攀過的線路,讀線也都非常困難,更何況開發新線路的話,相當于完全避開了前人的車轍,每一步都在重新開荒辟路。”
原來是重新開一條路
怪不得小魚之前就攀爬了兩百多次呢,嚶嚶嚶,心疼
嘗試兩百多次只為了今天這一次的勇往直前,小魚沖鴨
眼見屏幕上少年和唐清名同時出發,網友們又開始刷起了加油之類話語。
他們原本以為自己要苦哈哈地一直看著兩位選手的背影。
可下一秒,精密控制的微型無人機就將數個視角的清晰畫面帶到了觀眾們的面前,其中甚至還有從余曜和唐清名本人視角拍攝的。
哇,這么先進的嗎
透過剛剛的畫面,網友們本來還只是覺得這崖壁夠高夠陡峭,等到因為好奇點擊一下,大屏幕全屏到了余曜的主視角后
當場就是一句臥槽。
天吶,這崖壁是垂直上下的吧
哪有能抓握的地方他們怎么連一個巖點都沒看見
大家伙正感慨著呢。
畫面里就出現一只白皙有力的手。
先是捏住了頭頂石壁上那兩個很不明顯的凹陷點,再指骨繃緊,胳膊上青筋浮起一瞬,視角就向前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