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道具區的動作展現非常成功。
主要是余曜自己也沒想到,自己按照平時練習來的動作居然會讓大家如此震驚。
在少年的印象里,單板滑雪還是自己在第一百七十七號世界,已經卷到了1800都已經大白菜的地步。
坡面障礙技巧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普通的270°上下橋更是根本就不夠看的。
少年剛剛之所以還會用270°上彩虹橋,完全是因為心里還牢記著教練們的吩咐,做給教練們看的。
可等雪板碰撞橋身的一聲脆響傳入鼓膜,余曜就把什么教練醫生的囑咐統統都拋在了腦后。
腰身隨隨便便一擰,就輕松地來了個麻花式的反轉450°下橋。
也就是板身成功落地,才想起了自己好像又有點出格。
不過腳踝并沒有傳來什么痛感。
余曜干脆就放任自己稍稍任性些。
他來到第二個道具區時,隨著自己的心意,照樣來了個外轉上,內轉下的麻花動作。
只不過這一次,是一個360°上和一個360°。
因為轉上道具時是180°的整數倍,板身與前進方向垂直,很容易又加上了一個5050的加分動作。
這個動作或許沒有剛剛的分數高,但余曜是有意在展現自己的不同轉體。
他沒有刷過大賽的經驗,犧牲一個道具區的一點分數換取裁判們的印象分很有必要。
余曜落地后加速,從第二個道具區離開,并沒有很在意自己的分數。
但負責第二道具區的裁判卻打出了一個比上個道具
區還要高一點的875分數。
并不是因為多了一個5050的緣故。
第二個道具區是特殊道具設計,原本小山脊的道具被賽方特意設計成原始奧運村的小木屋形狀,與其他道具不同的diy風格,很容易就讓第一次上道具的選手手足無措。
但余曜幾乎沒有遲疑地就看破了道具的本質,直接高速沖上后,就著陸在屋脊之上。
這樣敏銳的洞察力,當然值得一個很不錯的分數。
國際裁判不知道余曜還很擅長攀巖,更不知道他早就在徒手攀巖的過程中練就了非常優秀的讀線能力。
但并不妨礙他在見識過余曜毫不遲疑地上下道具后,再見后面的選手猶豫嘗試時,大失所望。
不是,連個第一次參加比賽,大賽經驗都不豐富的小選手的膽量都沒有,你們還想拿高分
一直到整場資格賽結束,第二道具區的最高分數記錄就是余曜的875分。
分數是在賽后公布的。
此時觀眾們和解說員還都不知情。
計行看著屏幕的眼神仿佛可以凝聚成實質,急躁無比,“馬上就是第三個道具區”
dquo”
“好,又是一個內轉270上”
橫呲鋼管的聲音和著解說員激動的嗓門傳入華國觀眾們的耳膜。
計行幾乎要把屏幕瞪穿,恨不得穿進屏幕,鉆進少年腦子里,好知道余曜打算如何下這個仰面朝天的道具。
炮臺之所以會被稱為炮臺,就是因為鋼管被架起一端,離地的那頭高高朝天。
這樣下道具時就如同自帶了一個跳臺的高度,最適合選手的自由發揮。
450°下在這種道具中已經變得普遍。
余曜會上多少,會是一個630°下嗎
計行在心里揣測著。
這念頭閃過不足一秒。
余曜就已經從加高炮臺上沖了出去。
當然不可能是一個630°下。
這么高的距離,滯空時間也夠長,幾乎不用思考,少年千錘百煉的肌肉記憶就已經幫他完成了一個810°下。
整整兩圈,再加一個九十度。
這個動作的難度堪比大跳臺上的1980
之前還從未有人成功過
直播間的網友們都在技術宅的科普下歡欣鼓舞起來,單板論壇的網友們也都在瘋狂蓋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