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滑雪愛好者私底下給少年起了個外號,長長的拉丁語翻譯過來是,“在單板上與雪共舞的美麗精靈”。
實在美麗,實在傳奇,余真的很難不讓人想到精靈那樣輕盈靈動的傳說中生物,起名的人如實道。
觀眾們的感慨激動在余曜站到出發點時抵達頂峰。
各國直播間和論壇都在歡欣鼓舞。
所有人都在等待著見證傳奇的誕生。
只可惜當事人余曜卻一無所覺。
畢竟對他來說,這場比賽最重大的意義,就是這場冬奧,乃至這個雪季的收尾之戰。
拿到金牌,就能給自己這趟冬奧之行加上一條光明的尾巴。
所以,一定要贏
余曜站在藍色雪道的出發點,雙手扶住兩側的扶手,俯身預備。
“attention”
身后的發令員按下出發按鈕,高聲提醒他們比賽即將開始。
余曜就將背脊壓得更低,壓成蓄勢待發的弓的形狀。
方形的板頭碰撞兩下,抵緊擋板。
少年在心里默念在出發按鈕被按下后的五秒倒計時。
五,四,三,二。
一
倒計時結束的一剎那,出發門擋板倒下。
余曜第一時間就沿著定線定好的軌跡,落葉般靈巧地滑了出去。
迎面而來的,是第一個藍色旗門。
余曜不閃不避,側身一壓,豎起的雪板就從旗門的邊緣畫著弧繞了過去。
他緊接著沖向雪道的另一側,視線卻盯著下一個旗門。
旗門當然不是真的門。
而是用兩根直桿扯起,插在雪地上的三角旗子,因為外觀酷似門兒得名。
余曜的任務也不是要從旗門里穿過。
恰恰相反,他要沿著旗門下方,定線員用藍色標記出的弧度線,成功繞過旗門。
一旦撞門,就會被扣掉分數,甚至可能被判定成績無效。
這就是平行大回轉比賽的難度所在。
不僅要滑得快,還要在某些位置沿著固定線路滑。
平行大回轉的最高時速可達70公里每小時。
在這樣的高速里轉彎,巨大的離心力會將人體拉向彎道外側,直至甩飛出去,所以運動員才需要向內側傾斜以維持平衡。
原理和短道速滑類似。
在平行大回轉里的選手們也可以如短道速滑一樣傾身扶雪。
一共二十五個旗門。
也就相當于要在越來越快,越來越快的下坡加速度里,連轉整整二十五道彎。
平坦的雪地狀似前路可期。
但轉彎的路線統統固定,還有絕對不能觸碰的犯規邊界。
聽起來就很難,但對于在短道速滑項目待過多年,同時刻滑經驗異常豐富的余曜而言,這根本就不是什么事。
護目鏡后的琥珀色眸子瞇了瞇。
少年就在側身豎起板刃的狀態里,腰身一擰。
上半身的旋轉帶動了雪板旋轉。
黑色滑雪服在抵達預判位置時,“唰”的一聲,成功調轉方向,在松軟雪道留下一道與定線員設想完全一致的大s型白痕。
啊啊啊啊
彈幕里一下尖叫出來。
不只是為了余曜這個格外利落的換向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