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這些年國家的強大,自媒體的發達,外加宣傳新生代力量的加入,才讓華國對外的發言面貌煥然一新。
但還不夠。
對外宣傳部門一直在尋覓更多的正面宣傳形象,試圖從多領域多方面布局,來擴大官方喉舌的輿論影響力。
光是孔海灃手下,就經手過數個宣傳華國文化的自媒體搬運案例,有舞蹈樂曲方面的,還有田園牧歌,詩書圖畫
說實話,也就田園牧歌方面的強一點。
華國文化底蘊太深厚的,那些老外大多也就是看看熱鬧,驚艷一下就過。
最好推的反而是體育方面。
華國乒乓球和跳水外號夢之隊,連帶著項目內的運動員都廣受喜愛。
但這些大多是夏季運動,冬季運動那頭還缺著。
雖說這兩年花滑男單那頭挑出了一個凌燃,但多少有些孤木難支。
自打這次冬奧出了個五冠王之后,孔海灃就盯上余曜了。
原本還打算再放放看看,等小孩年紀大點,多出點成績,地位穩固些再說。
現在看看,哪里還用等
單板那頭就不說了,光是這個戶外攀巖就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轟動。
孔海灃粗略數了數,自打余曜抵達優勝美地公園露面開始,就上了至少二三十次熱趨。
諾斯線只持續了一天,都上了七次熱趨。
黎明之墻開始了兩天,也上了十幾次熱趨,眼看著還有繼續發酵的趨勢
這個熱度,他們不蹭可惜了
孔海灃把屏幕調成了分屏,左邊是少年繼續死磕第十段線的直播,右邊則是上匯文檔的頁面。
導播在直播間里放起了振奮人心的快節奏音樂。
孔海灃敲打鍵盤的動作也變得歡快,“建議吸納余曜作為宣傳正面形象,可從以下幾點考慮”
有這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
在余曜和第十段線上了世界各國熱趨的同時,華國熱搜榜單上,也出現了相同的話題。
自打余曜開始挑戰酋長巖開始就格外熱鬧的華國登山協會更是連發三條博文,從技術、心態、勉勵的視角各種夸獎,力挺自家新挖掘到的寶貝天才
。
各大營銷公司養著的體育大v也都來湊熱鬧。
再加上冬奧才結束不久,余曜五連冠的名氣本就還熱乎著,一時之間吸引了很多人慕名觀看,網絡上到處都是相關的帖子和視頻剪輯。
還有人扒出了之前全錦賽和蝴蝶崖的視頻。
不少從事攀巖專業領域的工作人員紛紛現身科普,各大巖館的客流量都翻了好幾番。
那些很有想法,卻還沒有來得及談下商務代言的廠商們見狀,心里就是一個咯噔。已經簽約的,諸如冰巖俱樂部的市場部負責人則是直接就表演了一個什么叫笑到合不攏嘴。
很多人光是看著黎明之墻直播間的視頻就心思浮動。
黎明之墻上,被所有人熱議關注的中心,余曜本人卻是沉著又冷靜。
這已經是他的第三次嘗試。
第一次是因為風化,第二次是因為切換手點時單臂沒能將自己成功鎖在巖壁上。
第三次,也該成功了。
余曜汗如雨下地望著只差不到兩米的終點掛片。
零下六度的冷空氣里,少年渾身上下,不止是口鼻,連頭盔都在冒著白氣。
他彎折著一側的膝蓋,將另一條長腿伸直,以折膝的姿態,將自己的身體重心更加貼近巖壁,來實現關節放松的休息目的。
余曜想用短暫的休息換取最后的一次性沖鋒。
他深深淺淺地呼吸著,試圖放慢自己快節奏的心跳頻率,那雙琥珀色的眸子卻是一眨不眨地望向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
閃著銀色的掛片其實就是固定在巖壁上的固定掛鉤片。
中間還有一個圓孔,可以穿過繩索和快掛。
余曜望著望著,突然就覺得,這種半圓形的掛片長得好像有點像耳朵。
巖壁也會有耳朵嗎
他捏了捏面前灰色的花崗巖,這是1億年前就已經形成的巖漿造物,卻在5700萬年前,冰川運動切割這里時,才正式成為獨立的高大巖塊。